这是中国和俄罗斯空军装备的伊尔-78加油机,该机在伊尔-76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机舱内增设储油装置,两翼和尾部左侧设有三个加油吊舱。
伊尔-76是苏联上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的大型运输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运输机之一。该机具有性能可靠,能够在野战机场起降的优点,而由它改进而成的伊尔-78加油机同样保持了这些优点。不过为了实现能够在野战机场起降等技术要求,伊尔-76设计冗余较大,经济性方面表现并不理想。
反观美军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列装的KC-135加油机,尽管同样是在军用运输机C-135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但这种运输机其实就是波音707原型机367-80发展而来,整体构型依旧是大型客机的下单翼气动布局,与专业的军用运输机上单翼明显不同。
这种以客机为基础改进而来的加油机,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设计冗余小,“死重”相对要小。换句话说就是,薄皮大馅儿装油多,而且由于发动机等部件与民用客机相同,可以大幅降低采购和运营成本。不过这样的运输机相对也要娇气一些,只能在设施良好的基地起降。
尽管美国有性能优于伊尔-76的C-17“环球霸王III”运输机,但从经济性和使用习惯上,并没有在其基础上发展加油机。
最终美军决定采购新型加油机KC-46,为取代老旧的KC-135。该机同样是由波音客机改进而来,只是换成更先进的波音767。
与美国相似的是,欧洲人也用自己制造的空客A330改装出了A330 MRTT多用途加油机,不仅可以加油,还能够执行运输和要员座机任务。
但是,现代客机为了追求最佳经济性,将很多结构设计冗余压缩到很小的程度。从发动机数量上就可以看出,从之前的四台,减少到现在的两台。尽管油耗降低了,经济性更好,但对安全性有很大的妥协。从这个角度上看,装备这样的加油机显得有些风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