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今日头条”说起,为什么欧洲是运营商或者IT公司做大型抄表项目
一大早,小编从朋友圈看到今日头条的一则新闻:一份电表合同引争议中兴与一深圳企业肯尼亚“互掐”,是中兴与深圳思达仪表关于肯尼亚电力公司(Kenya Power)一份智能电表系统合同的竞争纠纷。
2017年2月,肯尼亚电力发布招标公告,内容为向其提供设计、供应和安装先进计量基础设施系统(AMI)服务,合同金额为12.5亿肯尼亚先令(约合8400万人民币),项目由世界银行集团出资。当时,中兴和思达仪表等共14方参与了竞标。2018年4月,在肯尼亚电力将招标限期延期七次后,中兴被宣布中标。
据肯尼亚《商业日报》2018年5月报道,思达仪表称,中兴“主要是一家提供电信设备和网络解决方案的电信公司”,且“从未听说有能力制造电表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部件”,认为中兴“缺乏”交付该项目的“能力”。
回到思达仪表的质疑点,小编很自然想起环球表计曾经组织的一个话题“为什么欧洲是运营商或者系统集成商做大型抄表项目总包商?背后的驱动因素和保障是什么?”,并邀请到担任爱立信E&U全球方案供应主管的Julio Echenique Carbonell先生在“2017表计行业年度大会”的海外专题中做过详细介绍。今儿读到这篇新闻,想着未来可能还会有类似的质疑,特别选取了当时的一些PPT,希望对无论做欧洲市场、还是全球市场的中国表计企业有所借鉴。
“智能电表只是开始!”(想到这儿,小编不禁给自己点了一个赞,这个话题当时考虑的很前瞻啊,赶紧插播广告)
针对中国表计企业最为关注的非洲/东南亚市场和欧洲市场,《环球表计》将在“2019表计行业年度大会”举办两场并行海外专题培训!
与中国重点建设跨区域特高压大电网的趋势不同,欧洲国家由于国土面积相对狭小,各国更偏向建设环境友好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区域型电网。当前,欧洲能源的多样化接入与市场化运作,配用电一体化信息采集与远程自动控制,以及电网信息安全,是欧盟AMI体系建设的主要挑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即插即用、自愈网络、全面自动化已经成为国际智能电网建设(Grid2030)的共识。AMI与人工智能和IoT技术的深度融合,升级到AMI2.0,在欧洲已成不可阻挡之势。演讲从欧洲各国近十年建设AMI的现状展开,系统地介绍欧洲主要国家的AMI架构,希望能够对我国建设下一代电力泛在网、以及友商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拓展国际市场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