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官兵体格发生变化陆军装备将有新版型

2019-04-09 02:39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全文):近日,由总装防化研究院某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军队陆军人体特征参数调查采集工作完成,并形成全新的陆军人体参数测量数据库。该项目负责人丁松涛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数据库推广应用,中国陆军装备将有新“版型”,根据新数据库生产的装备使用起来将更得心应手。

  据介绍,从2009年开始,总装防化研究院某研究所对2万余名服役年限内各年龄段陆军官兵的人体特征进行了基础数据采集,并通过测量分析人体各部位尺寸、各肢体力量、各关节活动角度及生理和心理特征等,来确定人体差异,从而为中国陆军装备设计制造、医学科研等提供依据。该项目负责人丁松涛介绍,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这次我们承担的我军陆军人体特征参数调查采集工作,历经将近四年,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对我军陆军整体特征参数进行研究。这项工作实际上对我军陆军武器装备设计研制和评价,有着潜在深远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有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军队官兵体格发生较大变化。与20年前相比,官兵平均身高增加2厘米,腰围增加5厘米。随着官兵体型发生变化,根据30年前人体参数设计制造的某型坦克,如今正常体型坐进驾驶舱会显得局促;步枪枪托也显得过短,而这会影响射击精度。丁松涛认为,应该根据人体参数测量的数据,设计符合中国军队陆军人体特征的单兵装备。

  丁松涛说:“这些测量的数据,实际上和陆军武器装备的设计是息息相关,这些数据对我们更好地设计符合我军陆军人体特征、更方便于单兵操作使用的装备,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的确是这样,在生活中,我们穿衣讲究大小得体,同样在战场上,装备也要讲究得心应手,什么样的体型配备什么样的装备,是装备制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截至目前,该数据库已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多种装备的设计定型提供了科学依据。丁松涛说,新数据库从服务战斗力角度出发,着重考虑人体基础数据变化,将对装备设计、制造产生的影响。

  丁松涛说:“现在正在将(我军陆军人体特征参数调查采集)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将形成新的军用标准,来更好地指导我军陆军武器装备设计和研制,也将对我军其他的武器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带来积极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此次人体基础数据调查内容从原先的7项增加到28项,新数据库还首次把人机工程学参数纳入采集内容,力求最大限度实现“人装合一”。比如:采集手部肌肉力量数据,可确定扣动手枪扳机的最佳力度,既避免因手指扣动力度过大而影响射击精度,也不至于因扳机过松而走火。对此,军事专家杜文龙表示,武器装备须进行一种前瞻性的研究。“为军人单个战斗人员量身定做的各种单兵装备,也必须要进行一种前瞻性的研究,今后这种趋势还会有扩展或者提高到空间,所以无论是现在单兵装备,包括我们的防化装备、单兵战斗武器、防护武器,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好是有一种弹性范围。比如根据不同的身高和延展范围,可能有不同的尺度。另外,即使同一批人即使在个体差异上也存在一定的空间,最好把单兵防护装备,或者是基于人体的装备设计成弹性装备,这样才能为单兵提供切实可靠的防护能力、攻击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各种保障。”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