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男,汉族,安徽省陶庙镇人,1995年1月生,2013年9月入伍,2015年9月入党。现任新疆军区某团三营七连班长。2018年在国际军事比赛“晴空”项目中,所在车组在比赛中取得了技能赛、综合赛两个单项第一,多能赛第二,总成绩第一的好成绩,为中国陆军争得了荣誉。
步兵专业出身的王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防空兵专业的相关训练,唯一的优势就是体能比较好。年初,师里下发选拔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晴空”队员的通知,今年年初,师里征选“晴空”国际比武参赛人员。消息传出,好胜的王凯迫不及待找连长报了名。“防空兵的比赛,你一个步兵跟着瞎掺和什么!”战友的质疑让王凯心中略有忐忑,躺在床上冥想了很久,王凯也犹豫过、徘徊过,但但最终王凯还是下定了决心,只要敢于挑战,专业限制是可以突破的,更何况自己“冠军梦”的初心还没有实现。梦想的种子早已在心中扎根,倔强的王凯毅然坚持报名。
在集训初期,面对从未见识的高射机枪和“前卫-2”便携式防空导弹,王凯懵了。别说操作训练了,教材都没有见过,这怎么能通过选拔、怎么能跟外军较量。当时,王凯犹豫了,多次产生放弃的念头。这个时候,集训队的战友给了王凯莫大帮助和鼓励,战友们牺牲休息时间给王凯讲理论,带他练装备,帮他熟操作。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装备,在最开始练习高射机枪操作时,手常常都会被划破。卫生员在为他处理伤口时叮嘱他说:“兄弟,如果还这样练,你的手会废掉的”。又一次,王凯犹豫了,“继续训练还是停下来治疗?”,但想一想自己的“初心”,最终王凯还是毅然选择继续训练。虽然手上的伤口越来越多,但是高射机枪操作却越来越熟练。
“心中有梦、脚下生风”。王凯还是上等兵的时候,看到团领导为训练尖子戴红花、发奖状的场景,心中总是无比激动,那时的王凯就定下初心:就是终于一日也要站在舞台的最中央,接受大家的掌声。
2017年,王凯经过层层选拔,被选去参加过师侦察兵集训,在最后的考核阶段,因为腿伤不得不退出,在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痛。但他并没有放弃“梦想”。2017年9月,伤病初愈的王凯便开始为下次比赛做准备,除了传统的三个一百外,他还坚持每天一个3公里,两天一个5公里,熄灯后加班学习手枪射击原理,向专业技术精的骨干学习地形图使用,最终,在经过严格的选拔后,王凯被选去参加“晴空”比武集训。刚到库尔勒时,他便给自己定下“一定不能被淘汰”的目标。集训队开始有五十多个人,第一轮就淘汰了二十余人,空前的危机感更加激发这个年仅21岁战士拼搏的心,接下来的训练,他都以“趴火车心态”,抓紧每一次训练,最终进入首发阵容。
初到库尔勒,王凯被安排在第三梯队。训练时,因为从未打过防空导弹,训练间隙他经常给自己“开小灶”,不明之处便厚着脸皮在教练员身后问个不停,晚上吃过饭后又独自一人带好装具扛起教练弹加练截获和瞄准,每日的训练心得和反思记了满满一个小本……
凭借着一颗永不服输的内心,王凯的踏实和进步受到了教练组和战友们的一致认可,从三梯队到二梯队,再从二梯队到首发队员,王凯用自己的坚实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尾追射击是一个高难度的课目,目标在千米之外高速飞行,看上去就是一个白点,从目标升空到导弹出筒,短短五六秒时间内,需要完成搜索、截获、判断过航点和发射等一系列动作。为了练好这些动作,王凯每天十几公斤的教练弹扛上上百次,连贯训练解锁、发射上百次,直到产生肌肉记忆。比赛那天,在导弹上肩的瞬间,按照往日训练的流程顺利地完成操作,当同组队员告诉他导弹与目标成功交汇时,王凯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兵龄已是第五年的王凯,在家里待的时间并不多,两个姐姐出嫁在外,父亲一直有伤在身,家中的一切全靠母亲操持。
“妈,训练不累,吃的特别好,家里最近总下雨,你们注意身体!”虽然近来状态不好,王凯依然不想让父母担心。
从最初的选拔、考核再到库尔勒集训,一路走来,王凯心中的梦想从未被撼动。他知道,父母是他最大的源动力,今年也许是他军旅的最后一年,但他从未放弃。
最后一天比赛前,看台上出现了王凯父母的身影。“加油小凯,我们去现场看你!”惊喜中的王凯,得知父母要来,兴奋却也忐忑。赛前队员介绍,五位中国队参赛选手的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射手王凯向观众挥手致意。父母随着人群冲着屏幕使劲招手,不远处的王凯本人却浑然不知。
一骑绝尘,中国队出色的表现,征服了所有观众和裁判,也让王凯父母尽情的欢呼、流泪。走出战车,夫妻俩快步走向被媒体包围的儿子。来的途中,父亲想了很多的话要对王凯说,这一刻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母亲早已泣不成声。
大巴车飞驰在返程的高速公路上,王凯盯着窗外的戈壁出了神,思绪回到了三天前。
闭幕式上,随着“晴空”项目中国车组走向最高领奖台,观众的喝彩久久不能平息,灿烂的笑容在队员们的脸上洋溢开来。走下领奖台,队员们在记者席前纷纷拍照留念。细心的王凯发现,领队朱曦大校脚步匆匆,顾不上拍照便已回到办公室。
“从赛场冠军到战场胜仗,还需要多久?”反思讨论会上,朱曦大校抛出的疑问,让在座的官兵陷入沉思。
回到单位,经验交流会上,王凯将这一问题再次说出,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赛场第一到战场第一,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顾不上沾沾自喜,王凯旋即投入工作。训练场上,王凯再次搬出比武期间总结的“锦囊”,依据战场要求设置训练环境和背景条件,实战化氛围大大提高,连队官兵直呼:“这样的训练场才够味!”
每日熄灯后,王凯便翻开自己的小本,不论多少,总要在上面写上几句。班里战士都好奇,王凯却笑笑,“信息化战场变化如此之快,每日不反思,哪里有进步!”本子上详细记录的,还有他下步体能训练阶段提高方案、400米障碍通过技巧、射击技能总结汇编等详细计划。“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连队指导员蒲鑫说,王凯信心满满地告诉他,一定要把比武赛场上学到的经验和技能和盘托出,让连队实战化训练更上一层楼。
比武归来,王凯带给团队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对接战场的理念,一种不懈奋斗的精神,一种忧患之中求进步的意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在战场上,王凯也会是冲在最前的胜战先锋。
“我热爱部队,在这里能找到奋斗的乐趣,实现父母的期望,能追逐‘梦想’。在未来的军旅路上,我会更加珍惜、更加努力,做一个更加优秀的铁骑传人。”王凯对笔者说。
请打开 “中国陆军 ”主页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