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疑将造核动力补给舰或成为核航母新“奶妈”

2019-05-04 07:20

  “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在中国经济加速提质增效之际,人民海军的舰艇序列里也要出现越来越多的“梦幻舰船”了。

  9月5日,中船重工719所推出以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为母体的核动力综合保障船,这进一步凸显未来人民海军“远海护卫”的戏份将更加浓重。

  图片:中国目前最大的901型战斗补给舰,是为航母量身定做的,核动力补给舰不会小于该舰,注意其与边上油水补给舰的对比。

  正如官方公报所言,核动力综合保障船以大型远洋编队的随行保障为需求出发点,定位“大保障”概念,以提升远洋舰队的海域控制和作战能力。

  先就技术而言,2014年,中俄签署《全面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合建漂浮核电站,这一合作对中国海军具有重大意义,特别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有所助益。

  就719所推出核动力保障船来看,很可能是为发展核动力航母“打前站”,一如当年苏联发展核动力破冰船与核动力侦察船,积累丰富使用经验后再为核动力航母铺路。

  而海上浮动式核电站,顾名思义就是将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平台相结合,以突破地理限制,使核电站能移动至需要的地区。

  自己建造海上核电站,除了资金要充足,造船业和核工程的能力将很大程度影响发展成败。近年来,中国不仅在造船工业发展令人关注,核电站技术输出也在国际市场成为竞标者,因此中国已具备基本条件。

  从另一个角度看,719所推出核动力保障船,已形同将漂浮核电站“多功能化”,因为其意义首先是远海“持久存在”与“长期支援”,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解放军“小步快跑”的决心。

  战术上,中国海军现行远海任务舰艇,只能采用以石油为基础的燃料,这就导致周期性补给难题,尽管有吉布提基地作为依托,但毕竟数量太少。况且一国海军维持战备、训练和航修的常态能力非常重要,要像美国海军维持全球机动,应对区域复杂多变的危机,单纯的海外基地兵力已不敷运用。

  维持强大机动、战力持久的海军,从人员到各式平台,从训练到后勤,必须环环相扣,有效支撑,先从发展核动力保障船起步,似乎反映出人民海军“打基础,固根本”的稳妥思路。要知道补给正是远海军事活动的要害所在,而且敏感度低,通过发展核动力保障船,获得实质战力与技术经验,何乐而不为!

  毕竟,核动力航母技术风险巨大,必须有万全准备,核动力保障船显然是不错的“侦察兵”。

  事实上,如何维持、确保舰艇执行长时任务妥善是“走出去”的中国海军的重点。人吃五谷杂粮,尚且不能免除病痛,装备长期使用更需要保障维修。如果有核动力保障船问世,中国海军完全能像美国同行那样推出“舰队反应计划”,例如像航母执行任务以36个月为周期,海外部署为8个月,从岸基设施到舰艇泊港时的各项基础、组合训练,到一定程度的航修、厂修检测,最终进入海上航训,完成担负战备准备,以及参与上级战备测考升级,建立一整套的由岸到洋的作训体系。

  这其中核动力保障船将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让远航舰艇始终感受到“家的温暖”。如果到了那一天,中国海军“将红旗插遍四大洋”,就不会再是梦想了。(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