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8月20日播出《智取蛇头》之《跨国偷渡案侦破纪实》、《蛇头的白日梦》,节目实录如下:
2009年5月的一天,深圳市区通往东部南澳小镇公路上的车辆络绎不绝,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车流中一场紧张的秘密跟踪行动正在进行。
武警边防支队的侦查员发现,一辆可疑的面包车开得忽快忽慢,一直在深圳市区里兜圈子,在同一个路段上常常会转上三四个来回,这种反常行为让侦查员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南澳是位于深圳东部的一个小镇,这里山海相连、地形复杂,与它隔海相望的平洲岛是香港距离内地最近的岛屿。经常在这片海域活动的船只有四千多艘,也是偷渡团伙频繁作案的出海地点。
一个月之前,武警深圳边防支队在南澳的一次例行检查中,拦截下了一辆面包车,车上挤着8名说不清目的地的外国人。尽管这些人有准备偷渡香港的重大嫌疑,但是由于缺乏实施偷渡的直接证据,最终只能将这些外籍人员放行。然而,在对这些人不露声色放行的同时,武警深圳边防支队迅速成立了专案组,秘密进驻南澳,开始对可疑人员实施监控。
通过初步的侦查,这辆频繁往返于深圳市区和南澳的面包车,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小时监控后,特殊侦查手段显示,一个贵州籍偷渡团伙开始浮出水面。
他的手下唐锋、杨荣华、田兴海也是贵州紫云人,负责安排海上偷渡。张庆新,广东汕尾人,负责开车接送外籍偷渡人员。
然而,即使摸清楚了偷渡团伙的具体情况,专案组只能在海上将偷渡者直接抓获,才能有充足的证据抓捕“蛇头”。因此摸清楚“蛇头”组织偷渡的时间和地点就成为抓捕的关键。
侦查员首先把排查重点放在了寻找偷渡船上,但是,几天的摸排走访之后,侦查员发现寻找偷渡船并不容易,很难从这个渠道掌握更加详细的偷渡情况。
此路不通,只有再想办法。侦查员们分析,只要牢牢盯住这辆接送外籍人员来南澳的面包车,就能清楚地知道他们组织偷渡的时间和地点。
专案组马上作出部署,只要接上偷渡客的车辆驶出深圳市区,在到达南澳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边防官兵就可以在南澳布下天罗地网。
在侦查员们的监视下,一个南亚人突然钻进了面包车。然而在跟踪时侦查员发现,神秘面包车的反侦查能力极强。
侦查员发现,面包车每转一圈只拉一个人上车,直到晚上11点多,才结束了来回兜圈子,终于驶出了深圳市区。
侦查员们明白,偷渡人员开始行动了,专案组立即命令南澳那边的船艇大队准备前往海上设伏,实施抓捕。
然而,出乎侦查员的意料,运输偷渡客的面包车在就要到达南澳时,突然提前下了高速,返回了深圳。
专案组精心布置的抓捕计划落空了。到底是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呢?难道是偷渡者掌握了专案组的行动,那么又是谁走漏了风声呢?
在摸排中,侦查员发现,只要边防船艇一出动,正在实施中的偷渡行动就会立即终止。专案组感觉此事颇为蹊跷,经过调查,他们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缘由,原来,负责这片海域巡逻的船艇大队,已经被偷渡团伙死死盯住了。
“看水”,就是“望风”的意思,一旦有武警边防船艇离开岸边,监视边防部队行动的人就会立刻通知“蛇头”取消行动。
专案组决定将计就计,把巡逻船艇全部从海面上撤回来,引蛇出洞。果然,就在船艇撤回码头的第二天,那辆神秘面包车又开始出动了。这一次,专案组决定把线放得更长,跟踪车辆到偷渡者的下海点,确定偷渡船开走后,再通知船艇大队追击拦截。
凌晨两点,夜深人静,车子很快就开到了南澳镇。眼看偷渡犯罪的组织者正一步一步地走进边防官兵们设置的包围圈,可就在这个时候,新的情况出现了,运送偷渡者的面包车在到达南澳之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开进了山里。这个举动大大出乎侦查员的意料。
侦查员驾驶的车辆刚刚跟进山里不久,面包车又转头开回了深圳。侦查员们意识到行动又一次暴露了。
看来,犯罪分子组织偷渡的下海地点应该是在山里,可是车子不能跟踪进山,边防船艇又不能过早出动。抓捕行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专案组只得重新设计抓捕方案。
海边的这片山区地形十分复杂,侦查员们必须搞清楚偷渡客可能下海的所有地点和通向海滩的路线,才能有机会将偷渡人员一网打尽。
在侦查员化装侦查探路的几天里,专案组特意安排船艇出海巡逻,让偷渡团伙的“看水”人把这一情况通知“蛇头”唐刚,让他一直不敢组织偷渡。在侦查员们找好了山里蹲点观察的位置后,专案组的“收网行动”悄悄开始了。
5月22日凌晨两点,运送偷渡人员的面包车在接到偷渡人员后,开往南澳。车子开过南澳镇之后,侦查员的车辆停止了跟踪,与此同时,蹲守在山里的侦查员开始密切注意海滩上的一切情况。
凌晨6点,偷渡船驶离了海滩,埋伏在预定海域的快艇开始了行动。从这里下海出发到达香港,一般只需要20分钟左右,所以抓捕工作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
因此,边防侦查员一直在等待着最佳战机的出现,终于,在可疑船只离香港海域只有一海里时,武警侦查员的快艇立即拦截住了偷渡船,将10名偷渡人员全部抓获。然而,专案组并没有让这艘涉案船只马上返回码头,却继续驶向香港海域。
海上抓捕完成后,边防官兵押着偷渡船继续驶向香港海域,眼看船只距离香港海域越来越近了,然而侦查员依然命令船只继续向前开,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专案组掌握到这个犯罪团伙在偷渡客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香港水域时,“蛇头”唐刚会专门给组织海上偷渡的田兴海打去电话,听到电话铃声里有香港特征的语言出现,他才会放心地和同伙回到住所,但狡猾的蛇头唐刚做梦都没有想到,原本以为犯罪行为天衣无缝,他哪里知道边防武警的抓捕大网已经悄悄地向他逼近。
经过突击审讯,唐刚交代那些外籍偷渡客,都是一个名叫“波比”的外国“蛇头”招揽来的,他们当晚还约好在公交车站碰头继续实施下一步偷渡计划。至此,收网行动到了最后的时刻。凌晨一点,外籍犯罪嫌疑人“波比”终于现身了。侦查员迅速出击将“波比”和另外两名外籍“蛇头”抓获。
经审讯,以“波比”为首的三名外籍“蛇头”承认了组织他人,借助中国深圳为跳板偷渡香港的犯罪事实。
经过周密部署,武警深圳边防支队官兵成功端掉了这个国内外“蛇头”共同勾结,组织外国人偷渡的犯罪团伙,查获涉案人员26名,抓获境内外蛇头共8人。
2009年的一天,一辆长途客车在前往江苏如皋市的途中被交警拦了下来。在公路旁的这个院子里,绝大部分旅客都没想到,一些身着便衣的武警侦查员突然登车,他们要查的是偷渡客。
表面上看这些被查扣的嫌疑人和其他乘客没有多大区别,但他们的神情却显得有些紧张,那么他们到底是不是偷渡客呢?
除了仔细地询问,侦查员们对这些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也检查得格外仔细,他们的行李并不多,但其中一些境外存折和外币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因为如果这些人只是单纯的普通旅客,一般不会在身上携带境外存折和外币。
这次突击检查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场的情况和侦查员们所掌握的情报几乎一致,整个客车上有10余人被侦查员带走。
那么,这些偷渡人员是怎么被武警侦查员盯上的?这起偷渡案的“蛇头”又是谁呢?
就在截获这起偷渡人员的前一个月,武警南通市边防支队的侦查员孙国华接到群众举报:如东县一个叫陆忠林的人,正在暗中组织大批人员偷渡境外。
那么,这个被举报的陆忠林是不是真正的“蛇头”呢?侦查员们迅速展开了调查。
陆忠林,45岁,江苏如东人,2004年到韩国打工后逾期未归,2008年被遣返回国。
陆忠林在境外打工赚钱,给家里盖起了楼房,一下成了大家眼里的能人。然而他被遣返回国后,却一直没有正当工作。然而,近一个月来,陆忠林银行账户上的资金往来却十分异常。一方面外面频频向他的账户打入大额资金,另一方面他又急匆匆地汇往上海,这一进一出之间,陆忠林究竟在忙活什么生意呢?
这天傍晚,神秘人物陆忠林在县城的农工商超市门口停了下来,看样子他并不是要进去买东西,而是要去见什么人。
果然,没过多久,两名男子就赶了过来。在超市门口,他们和陆忠林交谈起来。尽管陆忠林行踪诡秘,每次只和一两个人见面,并且每次见面的地点也都不同,但和他往来的人还是一个个地进入了侦查员们的视线。
其中,一个跟陆忠林联系密切的上海人小施,被上海警方通过特殊侦查手段证实与境外的偷渡集团有联系,而陆忠林的钱又恰恰是汇往上海。种种迹象表明,陆忠林就是一名“蛇头”,他在有组织地把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偷渡到国外。
根据陆忠林频繁的资金往来情况,侦查员判断,偷渡行动随时都有可能进行。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几乎每天都给陆忠林打几个电话的小施却突然没了音讯,他的手机始终处于停机状态。
此前,武警侦查员们根本就没有跟嫌疑人小施直接接触过,如果说小施对警方的行动有所察觉几乎不太可能,那么难道是犯罪嫌疑人陆忠林觉察到了什么吗?
陆忠林没有任何躲避的行为,说明侦查行动并没有暴露。那么,小施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中断了和陆忠林的联系呢?专案组分析,除了近一段时间海上潮汐较大,不太适合偷渡以外,应该是山东威海刚刚破获的一起海上偷渡大案让“蛇头”们纷纷隐匿起来,躲避风头。
专案组决定严密监控,静观其变。果然,5天之后,小施又启用了一个新的手机号码重新和陆忠林取得了联系,通知他做好从山东烟台偷渡出海的准备。
跟踪侦查表明,陆忠林多次去如东汽车站查询过长途客车的班次。根据陆忠林一贯的特点,侦查员们判断,他应该不会选择乘坐直达烟台的长途班次,而是会故意绕道。
3天后,侦查员得到情报,陆忠林通知偷渡人员第二天早晨6点半在如东汽车站集合,将近一个月的跟踪调查,终于到了收网的关键时刻。
在候车大厅,紧紧盯住陆忠林的侦查员发现,陆忠林购买了7点钟发往如皋的县际班车。
这种情况表明,陆忠林是打算绕道如皋前往烟台,与侦查员们此前的分析完全一致。专案组迅速在如东至如皋的公路沿线布下了埋伏圈。
为了更好地监控陆忠林偷渡团伙,上车跟踪的侦查员提前登上了长途客车,选择了一个比较有利的观察位置。
然而,7点钟马上就要到了,陆忠林他们却迟迟没有上车。车上的侦查员感觉情况有些不对头,马上向上级做了汇报。
原来,狡猾的陆忠林的确没想着上车,他在登车之前又耍了一个花招。在售票大厅退掉了7点的车票,换成了15分钟后的下一班客车。侦查员随即做出了相应调整。
客车在7点15分准时发车了,40分钟后,专案组事先掌握的10名偷渡人员相继登上了长途客车。在车上跟踪的侦查队长用暗语把这一情况通报给了专案组。
经过现场勘查,抓捕组最终确定,在如东至如皋公路边的这家公司院内进行布控。
为了避免抓捕行动引起乘客惊慌,让偷渡人员趁乱逃跑,专案组精心设计了抓捕方案,并且请求当地公安交警部门配合抓捕行动。
上午10点多钟,运输偷渡人员的客车被交警拦截到了这家公司的大院里,车上有侦查员跟踪,拦截地点又做了精心的安排。最终,费尽心机的蛇头陆忠林还是被当场抓捕,而其他偷渡人员也全部被侦查员们截获。
至此,这起偷渡案中只有上海的嫌疑人小施还逍遥法外,而要想抓住嫌疑人小施却是困难重重。自始至终,他跟陆忠林从来没有见过面,侦查员该怎么找到突破口呢?这时,小施给陆忠林打来的一个电话帮了专案组一个大忙。
尽管陆忠林和小施共同组织了这次偷渡,但他们之间也相互猜忌。陆忠林事先就留了一手,他并没有把偷渡的钱直接汇给小施,而是准备等自己带人偷渡之后,再由上海的亲戚黄某把钱转交给小施。小施也同样不信任陆忠林,他要求验款的电话,终于促使陆忠林向警方进行了坦白。
为了抓捕嫌疑人小施,专案组兵分两路,一路由侦查员带陆忠林赶往预定偷渡地点烟台,警方怀疑小施很可能就在烟台。另一路则在上海小施平常活动的区域进行布控。
在天黑之前,侦查员们驱车一千多公里到达了山东烟台,这个时间正好是从如皋发往烟台的长途客车到达的时间,侦查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小施对陆忠林落网的事情毫不知情。
令人奇怪的是,明明陆忠林答应按小施的要求将钱在烟台交给他,可小施却始终不肯露面。侦查员们开始怀疑嫌疑人小施是不是还在烟台。难道他已经回到了上海。
那么要抓捕的嫌疑人小施究竟会在哪里呢?根据小施平常跟陆忠林联系的网络IP地址,侦查员们很快锁定了几个网吧。
当晚8点多,在一家网吧里,侦查员们终于抓住了这个一直躲藏在背后的“蛇头”小施。
经审讯,小施承认了自己在网上和陆忠林相识后,共同组织人员偷渡的犯罪事实,至此,武警南通边防支队的官兵们转战千里,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成功破获了这起偷渡案件,查获涉案人员10余名,抓获“蛇头”两人。严厉打击了偷渡犯罪的嚣张气焰,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