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夏令营:如何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2019-06-10 22:45

  一个孩子上课时,眼睛盯着本,就是不写字,那支笔在他手里转呀转呀,半天了,一个字儿都没写。老师看着他都着急,可怎么催他就是不写。

  另一个孩子在家写作业,拿出铅笔盒,把自动笔拆了装、装了拆,其实那笔一点儿毛病都没有,10分钟过去了,一个字儿都没写。写着写着觉得饿了,拿块点心边吃边写,再过一会儿又闷了,打开录音机,跟着录音边哼曲儿边写,一会儿小猫叫了,又逗会儿小猫,一个钟头的作业能写上两三个钟头。

  你的孩子早上起床,孩子磨呀磨,磨得你心烦意乱,站那直喊:“快点,迟到了!”孩子还是不紧不慢的。没办法,你只得亲自替孩子系扣,戴领巾,然后骑车把孩子带到学校。

  听了这几个问题,是不是有很多家长感觉,诶呀,说的就是我的孩子啊,愁死人啦,怎么整啊,所以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解决孩子拖拉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学生多多少少有些拖拉的竟高达71. 4%。据调查分析,孩子拖拉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三,学习兴趣不浓。有的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能磨就磨,实在逼得没办法了才快点。

  第一,传统观念的影响。由于我国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影响,人们在时间概念上往往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人们习惯于慢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对孩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孩子负担过重。有些家长怕孩子学习不好,就给孩子加作业,做完作业也不让出去玩。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想,做得快了家长还给留新的,还不如边做边玩,把时间拉长点,拖拉即由此产生。

  要克服孩子拖拉的坏习惯,必须有合适的方法,这里呢提出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借助小闹钟可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一般来说闹钟应上到限定完成作业时间的前10分钟,闹铃一响,提醒家长检查孩子写作业的情况,也提醒孩子快写,还有10分钟就抄卷了。小闹钟放在桌上,对孩子就是一个督促,小闹钟滴滴答答地响,容易产生紧迫感。可以督促孩子加快写作业的速度。对于起床磨蹭的孩子,您给他买一个闹钟,郑重其事地向他交代清楚:“从明天开始我再不负责‘叫起’了,只负责按时把早餐准备好,而且要求你必须吃,你迟到就让老师批评你,我不管了。”家长不叫他了,他每天自己就会想着上闹钟,铃响后顶多磨上两分钟,自己就起来了。

  孩子早晨起床拖拉,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系扣,可孩子呢,一点不着急,最后还得家长赶紧用自行车给孩子带到学校。要我说,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拖拉的原因之一,反正他认为拖拉也不会迟到,还有家长帮忙哪。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不着急,让孩子着急。家长不要帮孩子系扣,而是站在旁边说:“再不快点儿可要迟到了,我还有事帮不到你。”给孩子创造迟到的可能。如果他迟到了,在老师那儿就要挨批评。老师会问:“为什么迟到?”“我妈没帮我系扣。”“这么大了还让妈妈系扣,明天自己系,快一点。”孩子挨了批评就认识到拖拉给自己带来的是害处。第二天,您照方抓药,还是站在旁边敲边鼓,不帮忙,孩子怕迟到挨批评可能就会着急,加快速度,改掉拖拉的毛病。孩子品尝拖拉的后果,回家后很难过,家长这时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帮着你。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孩子吃了苦头,也尝到了抓紧时间的甜头,做事就快多了。

  有些孩子本来是可以按时完成作业的,但由于对老师或家长某些做法的不满情绪,使他们故意拖拉磨蹭。他们认为即使完成作业,也不能尽情地玩耍,甚至还会招来更多的作业。他们不愿每天只是忙于学习,苦于学习,因此他们在做作业的时间内玩耍。家长应把孩子作业的“定时管理”变为“定量管理”,每天就留这么多作业,剩下时间就让孩子出去玩,这叫“节约时间归己”。

  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有着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如有的人喜欢夜间伏案苦读,有的人喜欢清晨沐着晨光学习,若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便不会很好地休息和学习。这样在该学习的时候会想休息,便会使人处于一种注意力涣散的状态,自然就会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不同的人,生物节律也有所不同;.因此个人的最佳用脑时间也不尽相同。研究者根据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的时间不同,把人脑分成猫头鹰型、百灵鸟型和混合型。科学用脑的核心就是顺应自己的生物钟。对孩子来讲,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孩子什么时间注意力最集中、学东西最快,找出孩子的学习黄金时间,充分利用则可以事半功倍。根据生物钟,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是克服拖拖拉拉的有效方法之一。

  比 赛家长要有意识适当强化竞争心理,诱导孩子经常和小伙伴展开速度竞赛,让孩子在竞争中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在家也要常开展有益的亲子竞赛,通过胜负交替,锻炼孩子的灵敏度。慢慢地孩子就会适应快节奏的生活。

  伦敦大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平均需要66天。对孩子来说,显然这个时间会更长,对于“拖拉”有包容,就是战胜“拖拉”的开始,加油吧,小蜗牛们!

  军事夏令营不同于吃苦受累的军训魔鬼训练营,不是“富人型”出国游学相互攀比,不是天天老师讲课的的培训班,而是采用国际最新的青少年体验训练+素质拓展训练+军事化训练,锻炼青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学会关心别人、培养感恩品德、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增加自信心、提升行动力、养成好习惯,在短期内使人格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