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8年10下旬,经过2个多月的行军,桂系的第7军、第31军的六个师终于到达淞沪战场,编为第21集团军,廖磊为总司令。这支部队是李宗仁和白崇禧集团的嫡系部队,装备较好,在国内战争中属于能打善战的军队。因此,白崇禧便极力主张利用这支部队在淞沪战场上来一次大规模的反攻,趁机向国内外表现一下桂系军队与众不同的战斗力。
在防御阶段,我前线平均隔四、五天就要轮换一个部队。一个师上去,四、五天就打光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后勤人员,后方医院中,每天接收伤员四、五千人,还有许多伤员躺在战场上运不下来,拖了几天就牺牲了。比如从贵州千里迢迢赶到上海的第43军第26师,从贵阳匆匆赶到,立即开到大场第一线,与日军展开血战。 第26师装备简陋,一个连只有三挺轻机枪、五十多支汉阳造步枪残破不全。有的没有来复线,有的枪机用麻绳拴着,以防丢掉。
但是全体官兵爱国心切,誓于日军拼死一战,与优势日军拼搏厮杀,浴血苦战。战场上到处是尸体、树枝上挂满了残胳膊断腿。一个连长说:“我身经百战,没见过这样激烈残酷的战斗”。许多战士们握手榴弹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一位姓何的营长用大刀砍杀日军后壮烈牺牲。
这场战斗,第26师损失巨大,四个团长中阵亡二个、十四个营长伤亡十三个、连排长伤亡240余名、全师5000人,换防后,连炊事兵、后勤兵在内,只剩600人。战役之后,这个地方三流师被上级评列战绩时被名列为第五名优良部队。
也确实需要一次强有力的反攻,来振奋士气。但是比较遗憾的是桂系对前线侦察,并不是很详细,匆忙发动进攻,没有划定重点,而且平均兵力在整条战线冲锋,一线平推。
而前线日军除了师属火炮,还加强了独立炮兵,比如,第3师团第6联队配属野战炮兵第3联队第2大队、独立野战重炮兵第2大队、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一个大队,第34联队配属野战重炮兵第12联队、野战炮兵第3联队第1大队。在日军第3师团正面2公里,其中第3师团正面部署了120门75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平均一公里60门大炮,每16.6米部署一门大炮,火力密度达到淞沪会战之最。
航空部队则有日本陆军第三飞行团,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的第12、第13航空队直接协助第3师团、第9师团作战。战斗一开始,日军地面炮兵以改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三八式120毫米榴弹炮、四五式240毫米重型榴弹炮猛烈轰击。
一天之内,兵强马壮的六个师就只剩下了架子,主力全损。反攻刚刚失败,日军就以坦克开路,对大场一线进行更加猛烈的攻击,我国守军第18师顶不住,10月26日,大场被日军占领。我国第18师朱耀华师长毅然拔枪自杀,实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