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鼎盛时期兼并福建和湖南为何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9-10-02 22:44

  公元907年,统治了200多年的唐朝灭亡。随后,中原大地上出现了割据政权混战的局面,俗称为“五代十国”时期。在南方和北方,总计有10个不同的割据政权。其中,盘踞中原地区的割据政权最强大,又分成了梁唐晋汉周5个朝代。其实,南方政权并非没有对抗北方政权的实力。例如南唐政权,在鼎盛时期,南唐甚至控制了湖南、福建等地。但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故事。

  南唐政权的前身是吴政权,吴政权的控制区为江苏省中南部、安徽省中南部、湖北省部分地区和江西省大部分地区。除了控制中原地区的五代政权之外,吴国式南方政权最最强大的政权。南唐取代了吴国以后,总计经历了3代皇帝,分别是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李昪的治国水平很高,在其在位时期,南唐没有轻易发动战争,而且不断的休养生息。

  截止李昪去世的时候,南唐已经达到了“民殷国富”的小康水平。与之相比,中原百姓的日子就苦多了。李璟上台以后,随着国力的充实,南唐开始了“开疆拓土”计划,这违背了李昪留下的遗言。李昪认为中原政权才是自己最大的威胁,调解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一旦中原发生变故,就能够大举北伐,染指河南、山东等地区。至于南方各国,基本上都没有主动进攻南唐的国力。

  李璟上台以后,前后发动了两次战争,但目标并不是北方政权,而且自己周边的楚国和闽国。闽国的控制区是今天的福建省,闽王王审知去世之后,闽国的公子们开始了相互内斗,目标自然是王位。当时,闽国境内陷入了混乱局面。对于南唐皇帝李璟来说,这是天赐良机。作为一个文艺皇帝,李璟派遣自己的爱将边镐率领军队南下,准备趁机吞并福建地区。

  边镐是南唐的大将,同时也是李璟的好友,由于颇有文艺天赋,深受皇帝的宠信。但是在军事指挥水平上,边镐远不如刘仁瞻、林仁肇等南唐名将。南唐出兵的同时,盘踞浙江地区的吴越国也出兵染指福建地区。南唐与吴越一直处于半对抗局面,一旦南唐吞并了闽国,将会对吴越形成三面包围的战略姿态。为了打破南唐的计划,吴越国出动了大部分军队,进入了福建地区。

  南唐军队的行动并不顺利,边镐一败再败,最终,南唐又派遣了大量的援助。在绝对优势兵力下,再加上福建各地节度使的配合,南唐控制了汀、泉、漳等地区,吴越国则控制了福州等地,两家基本上平分了福建地区。由于自身的统治很不牢固,南唐不得不依靠闽国的旧部管理自己新征服的控制区。久而久之,将领留从效控制了大部分实权。

  公元946年,留从效把南唐军队赶出了漳州和泉州,重新建立了割据政权。截止北宋吞并泉州、漳州之前,南唐再也没有能够控制福建地区。在这一次战争中,南唐出动了大量的军队,损失了巨额的粮草,本来能够控制整个福建地区。最终,仅仅获得了汀州地区,虽然也算开疆拓土,但是与最初的目标相比,差距非常巨大。历史曾经给了南唐两次机会,南唐君臣错过了第一次机会,那么,第二次机会能有把握呢?

  南唐的西部邻国是楚国,楚国的控制区是湖南省和湖北省的南部,虽然国力不如南唐,但也是中部地区的强国。楚国的建立者是马殷,但是在马殷去世之后,楚国的公子们上演了与闽国同样的套路,各位公子开始相互攻杀。楚国先后了长期的动荡,尤其是进入公元950年之后,楚国的局势更加混乱。在福建战场上“偷鸡不成蚀把米”以后,南唐皇帝李璟仍不甘心,准备加入楚国的内战。

  公元951年,南唐派遣军队进入楚国境内,统军大将还是那位边镐。由于楚国已经陷入了长达20年的混乱,各地百姓渴望安定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唐军队的到来,对于楚国百姓来说很有可能是一种解脱。因此,边镐的军队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顺利占领了湖南大部分地区。对于南唐君臣来说,这属于巨大的军事胜利,南唐方面已经开始各种庆祝活动。

  但南唐君臣高兴的太早了,南唐控制了湖南大部分地区以后,赋税征收标准非常高,堪称了惨无人道的压榨。与此同时,边镐对局势判断失误,认为局势已经稳定,计划裁撤大部分楚国军队,造成了楚国军队人心浮动的情况。由于民心和军心都发动了动摇,公元952年,楚国的旧部将领们发动了叛乱,南唐军队措手不及。最终一败涂地,在援军尚未到达之前,边镐已经带着残兵败将们撤出了湖南地区。

  如果是当年进攻闽国,还得到了汀州的话。那么,这次进攻楚国,则是真正的“竹篮打水一场空。”两次战争的失败保留了南唐内部诸多的问题,例如用人不当、君主昏庸等等。两次战争极大的消耗了南唐的国力,却基本上什么也没有得到。南唐拥有两次机会,结果,连一次都没有把握住。紧接着,南唐再也没有任何机会,因为北方的柴荣准备动手了。

  南唐前后发动了两次战争,却基本上什么也没有得到。此时,中原政权正在发生变化。后周政权取代了后汉政权,后周的第二代皇帝柴荣,经过励精图治以后,对南唐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会南方政权拳打脚踢的南唐,面对后周政权的进攻却一败涂地。南唐政权的主力军队在淮北地区的争夺战中,经过几次大规模战役,几乎消耗殆尽。

  在进攻南唐的过程中,后周大将赵匡胤脱颖而出,迅速崛起成为后周政权的核心将领之一。面对后周的进攻,南唐根本无力招架,割让了江北所有的州县,选择了主动求和。南唐皇帝李璟被吓破了胆,把首都从南京迁移到了南昌,躲避后周军队的锋芒。甚至渡海请求北方的大辽国,在边境上施加压力,迫使后周军队撤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后周停止了对南唐的进攻。但此时的南唐国力大损,已经丧失了与后周争夺天下的实力和胆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