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这名字,比较直白,稍显风雅不足,但其意味颇多,既代表着冬去春来,冬雪渐成春雨,又代表着干燥天气开始被潮湿所取代。
雨水后,大地回春,万物生发,是一年之中的大好时光。但春光无限好,就是天太潮,养生的重点,自然该放在防寒防湿上。
寒气始退,阳气升发。此时,人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
所以,别觉得天气稍有回暖,就急着摆脱秋裤的束缚,适当的“春捂”还是很有必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春捂并不是说衣服穿的越多越好,要视天气变化,自身体能素质而定,捂过头,同样有害健康。
而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是15℃,即气温持续稳定在15℃以上,就可以不捂了。
有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病人、老人及小孩,建议出门前多带一件背心或外套,以防受凉,还可以准备好围巾和帽子,给头部和呼吸道保暖。
饮食方面,要顺应风邪渐增、湿气渐重的气候特点,少食狗肉、羊肉等温热之品,油腻的食物也要少吃。
可以适当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或者吃一些沙参、西洋参、淮山、茯苓、决明子等,有祛除湿邪的功效。
2.把茶叶纳入鲫鱼腹内,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700毫升,武火煮沸。
鲫鱼有和中开胃、健脾利湿的功效,对水肿、溃疡、脾胃虚弱、气管炎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和病后虚弱者食用。
与茶叶同煮,能去鱼腥味,更增添鱼汤的鲜味。湿冷天喝上一碗,健脾利水,清热祛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