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浸润于自然山水中的五千年华夏居住文明,世代相承、生生不息。漫步于5000亩良渚绿海深处,古木参天、飞鸟徜徉,蓝天、白云、湖泊、流水……自然气息无处不在,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条河流、5片湖泊、6个郊野公园、25座山脉更连缀成美丽生活最浪漫的天际。优美环境和成熟配套,为老年社区的塑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良渚文化村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居游于自然间”、“打造中国最佳居住地”。如今,这块杭州西北郊的万亩毛地已成为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
2002年,良渚文化村开始了养老产品的规划,并不断进行考察、研究、论证。规划之初就把随园嘉树定为了养老居所,名字源于清朝文人袁枚晚年所居住的“随园”,寓意怡情养性的处所。
2013年,被认为是中国养老产业“元年”。这一年,万科将随园嘉树这个能读懂年龄的产品安放再良渚的绿海深处。这个用了多年时间去思考和打磨的作品,注定有着别样的生命历程。
2015年,随园嘉树正式对外运营。目前已服务1300余位长者,并被评为2019中国养老十大品牌、杭州十佳医养结合民营养老机构,还成为G20期间唯一接待国外媒体的社区。
随园嘉树位于良渚文化村的核心区,紧邻文化村启幕之作白鹭郡北以及郡西别墅。而与随园嘉树仅一路之隔的风情大道则是整个良渚文化村的“中枢神经”,这里密集分布着万科学习中心、良渚食街、公交中心、美丽洲堂等特色配套。
成熟地段意味着丰富的公共医疗、饮食配套,意味着更多样的人群导入,意味着子女探访的通勤时间更短……
随园嘉树采用“大社区+养老组团”的开发模式,与纯粹养老院式的开发模式完全不同。项目充分对接街道和社区,让每一条街道,让每一个社区都能为项目“供血”。
此外,与动辄数千亩的文旅养老项目不同,随园嘉树体量百亩,大小合适,轻盈精致。对于养老项目的规模控制,是尊重市场需求,对市场永远抱有着敬畏之心,最重要的是考虑到长者对于社会公共配套的依存度依旧很高,不应该被割裂开来。
长者们遵守《村民公约》,积极参加文化村的活动,还乐于加入志愿者服务联盟,发挥余热为村民们服务。去年,长者们就奉献了数百个志愿服务小时。
良渚文化村“社区自治”文化与随园嘉树“邻里式”的文化不谋而合,村民也乐于与随园嘉树的长者们互动。一年一度的久久节(随园创办的长者专属节日),村民们会与长者们同台竞技,共同庆祝。安吉路小学的小朋友也会来听长者们讲述抗战或两弹一星的故事,老少互动,其乐融融。
值得一提的是,家属同住在良渚文化村的长者不在少数,正所谓一家亲。“我妈现在住在随园嘉树,这是一个很安心的生活方式。我家就住在良渚那边,她每天都可以散步来我这。”许阿姨的女儿说。
另外,随园嘉树不仅为良渚文化村就近提供优质养老资源,对外开放的护理院也提供完善的医疗康复服务。这两个独立的业务体系互为支撑,真正实现了“医疗+养老”的完美结合,形成了覆盖全龄、全域长者养老服务以及自身业务体系之间的产业链闭环。
在4500平米的“金十字”养生休闲区,包括随园食坊、阳光阅览室、多功能厅、健身房等。弹琴、看书、下棋、K歌等娱乐一应俱全。
为长者拾起兴趣与梦想同样重要。常青树学院为长者特设16门课程,22个俱乐部。从电子琴到二胡,再到葫芦丝;从英文歌到合唱,再到舞蹈;从幸福起航到太极、瑜伽。在这里点燃长者的艺术梦想,也见证了他们多彩的生活。
如今的随园嘉树正不断自我突破,在良渚这片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蕴育出新的养老模式与希望。从杭州西北角的良渚走向了钱塘江畔的海月,把这种邻里精神和美好传递给更多的长者。
“在这里,大家都找到了一种安心稳定的生活方式”,这是韩国当代建筑师承孝相对良渚社区文化的评价,也是包括随园嘉树长者在内良渚文化村村民幸福和美的生活写照,更是中国现代社区的新愿景。“社区”不仅是生活共同体,更是精神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