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一年前,浙江杭州余杭79岁的朱荣林和74岁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家位于余杭的别墅“抱团养老”的事儿么?
如今过去一年了,他们中有人离开有人补进,“抱团”的人数从最初的4对,变成如今的13人。这些“抱团养老”的老年朋友在试验了一年后,有什么心得感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们“抱团养老”的地方在浙江杭州余杭港东村,这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竹林郁郁,家家都是院落别墅,平整的水泥小路通到每户人家门前。
朱荣林家的别墅是三层浅黄色小楼,建于2010年,造价200多万,面积约500多平方米。院子内部种满绿植,铺着石板小路,前面有一方鱼塘,后面是半亩小菜园。
别墅中,7户13人分布在1到3楼,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卫生间,这也是让入住者最满意的地方之一。
同住的俞阿姨最满意的是这里的环境:“我就喜欢农村的田园风光,我们老头知道,就随我来了。”
她说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很闲散:早上6点起床,整理下房间,下午搓搓麻将,晚饭后在院子里溜溜圈,看看电视,就准备睡觉。
大家一住进来就起草了一份《结伴养老协议》,值日就是协议中定下的规矩之一。每个家庭轮值一天,包括给大家准备早餐、买菜、洗菜,以及洗碗等。
“打扫卫生的一周两次,每月1200元,厨师烧两餐每月2000元,还有一个修剪草木的师傅每月2000元。”
比如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本应该金阿姨值班,但去年 ,她在阳台晾晒衣服时,摔伤了腿,腿里放了钢板,走路一瘸一拐,金阿姨的老公腰又不舒服,俞阿姨就来帮忙。
63岁的金阿姨告诉记者:“你看,这就是‘抱团养老’的好处,有什么不方便的,彼此有个照应。”
村子附近的小菜场,距离近但品种少,远处的菜场品种丰富但需要坐公交,路费如何报销?
吃饭时,有些“好菜”一会就被抢光了,有时,来迟的人压根吃不上菜,如何解决?
对于召集者朱荣林来说,令他头疼的是,因为人多用电量大,只能按照阶梯电价最高档付费,他想知道能否有一些优惠政策?
养老院太压抑、自己在家又太无聊、“抱团养老”的人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然而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哪有那么容易?
@被自己帅出一脸鼻血:我也差不多这么想的,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人肯定照顾不来父母,想以后和我哥我姐他们一起买套房,让我父母姨姨叔叔他们一起住,大家轮流照顾,正好还让老人们有个伴,也比养老院放心!
@猫忘了鱼尾纱201804:其实也行,人多都有个伴还能一起娱乐玩耍,生病也有人照顾,因为有的儿女确实工作很忙,不能经常回家陪伴父母!
@孩童与狗吃瓜捉虫:就像和几个好朋友合租住房,如果意气相投,过得真的很快乐。
@代北燕南:答案是NO!!!这不是一起吃住那么简单。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和定型的性格,这个就是矛盾最大来源点。中国人的生活单位是家庭,这种临时的几天还行,时间久了会磨灭新鲜带来烦恼的。
@---等一分钟---:这……真得找到志同道合的才行,但凡有一位老人好吃懒做,或者身体不好,需要别人侍候的,等于给自己请了个祖奶奶,你赶还赶不走……呵呵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