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在于顺时!“国医大师”刘尚义谈中医养生

2018-12-23 06:43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形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养生,是以中国古代养生学为理论指导,讲座开始后,刘尚义教授为市民详细解释了这段包含着养生知识的《黄帝内经》。

  “法于阴阳”,是古文中提到的第一个养生方法, “阴阳是古代的一个哲学理念,它是要大家懂得寒热冷暖的变化,顺应自然界”,刘尚义教授表示,“法于阴阳”便是要顺时养生。春夏之时,市民应固护阳气,少吃冷饮;秋冬之时,则要注重养阴,宜服用滋阴之品,固护正气。

  “和于术数”,包含着古人对待锻炼的态度。据刘尚义教授解释,古人锻炼,讲究动静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走路、太极拳剑、保健按摩、气功等方式都是很不错的锻炼选择,至于锻炼强度,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另外,刘尚义教授建议大家每天早起时可以用舌头在嘴里进行来回搅动,保持唾液的分泌,“口水有很多益处,包括消毒、去除异物、柔软食物等等,你看‘活’字便是舌头上有水,所以口水的分泌对人类健康有益。”

  “食饮有节”,意为吃饭要有节制,宁饥勿饱。刘尚义教授表示,在古代的中医食谱中,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就是说谷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肉类都是主食的补充,其中“五畜为益”的“益”字,又通“溢”,正是在提醒人们摄入过多肉类易发胖,对健康不利。

  至于“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两句,刘尚义教授解释,意为日常生活中,市民每天的起卧作息应该要合乎规律,平日里劳逸适度,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限度,切记过犹不及。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