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因此,治疗目的就是使血压达标(<140/90 mmHg),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总危险。其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后者包括限盐、限酒、减轻体质量、规律运动、心理平衡、合理膳食等措施,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是高血压长期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中医养生是一种有意识地通过中医理论指导各种手段或方法养护人体生命的主动行为,包括精神和物质的调护行为,包括精神情志、起居宜忌、药膳食疗、针灸按摩、运动气功等诸多方面,对高血压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血管性疾病,患者易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心悸等症状,一般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内经》中已经阐明,饮食失节、情志内伤、身体劳倦、气血亏虚等皆可导致脏腑阴阳失调引发本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常见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瘀血阻络等。
针灸按摩是中医养生法中具有特色和疗效的方法之一。当血压升高时,及时按摩印堂、风池、合谷、内关、涌泉、丰隆、大椎、太阴、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可以达到降血压作用。当血压升高较快时,应快速按摩耳后的降压沟、头顶的百会穴、胳膊肘外侧的曲池穴 10~20 min。这3 个穴位主要的作用是平肝熄风。百会穴是连接手足三阳,百脉交会之处,故又名“三阳五会”。按摩此穴位能够平衡阴阳之气,通达阴阳脉络,从而缓解头晕目眩。再者,高血压正是“风邪气滞”,曲池穴具有游走通导、清热祛风、行气血的作用。通经络降压都可以疏通经脉、控制血压。这些穴位即可按摩,亦可针刺。按摩因为可操作性强,及学习,方便简洁,患者可以自行完成。在针刺按摩治疗高血压时,针灸和按摩既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治,也可以作为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方法,所以“亦治亦辅”。
高血压患者应当注意调摄情志,保持精神乐观、心境清净。当突然、强烈、持久不解的情志反应越了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就会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功能失调。而不良的情绪刺激,更容易引起血压升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切忌出现大喜大悲、紧张、愤怒、恐惧等情志变化。高血压患者遇事要沉着冷静,可采用向好友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释放压力、克制暴躁情绪、避免严重的情绪波动,平时可以培养一些怡神养性的兴趣爱好,比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等,都有助于高血压病的调治。
首先高血压患者要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就寝、起床、吃饭、午睡、排便、学习、工作和运动等。部分高血压患者都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熬夜、晚起等。研究证明,夜晚的深睡眠和睡午觉都具有缓解高血压的作用,高质量的睡眠有利于降低患者血压。“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的说法由来已久。患者最好在晚上十点左右上床睡觉,睡前可以做一些温和的运动、听听轻柔的音乐、热水泡脚。而午睡可以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时间紧张,最少也要休息十分钟。现代研究证明,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够形成生物钟,保证人体生理功能维持稳定平衡的良好状态。
研究显示,运动有助于防治高血压病,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舒筋活络,促进气血畅通,缓解不良情绪。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运动原则,坚持进行一些和缓的户外锻炼,比如散步、慢跑、骑车等。老年人最好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气功锻炼活动,注意尽量选择节律较慢、运动量小而且不需要过度低头弯腰的项目。另外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以自己不感觉疲倦为度,运动时心率以“年龄+心率”不超过170次为宜,特别是年老体弱者不可大汗淋漓、心慌气急,每次运动时间在 30~60min,每周运动5次左右。
饮食有节和膳食均衡对于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病并发症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高血压患者应该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的好习惯,既不可过饱也不可过饥,以七成饱为宜。同时,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不要食用腌制类食物
和油腻的高脂食物,应该多吃粗粮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荸荠、番茄、黄瓜、荠菜、茼蒿、茭白、大蒜、绿豆、西瓜、香蕉、蜂王浆、海参、海带等。另外,某些菌类食物也有一定的防治高血压作用,比如草菇、香菇、平菇、黑木耳、银耳等。实践证明,食用低钠盐或钾盐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能超过6g,中老年人应该控制在4g以内,严重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1~2g。另外,高血压患者应戒烟,并尽量减少服用咖啡、浓茶、酒类饮品。
打开支付宝首页搜“531724866”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