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蔡崇达三十岁生日那天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看到了一个名为“living and dying”的展览,长长的展台陈列着已逝去的人们,自认为生命中最美好以及最痛苦时刻的照片,以
核心提示:蔡崇达三十岁生日那天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看到了一个名为“living and dying”的展览,长长的展台陈列着已逝去的人们,自认为生命中最美好以及最痛苦时刻的照片,以及他最后时刻的面容。看着那一张张的面孔,蔡崇达突然想起病重八年已然离世的父亲,他才发觉自己其实并不认识父亲,严格来说自己只是知道他的人生,但没能看见并理解他,而父亲已从他的生活当中退场,他担心就这样错过更多的人,于是便有了这本《皮囊》。
艾楚怡:各位好,欢迎大家与梦想同行,节目的一开始,我们都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那些你最珍惜的家人和朋友,你真的看见并理解他们了吗,什么是“看见合理解”呢?今天节目的嘉宾蔡崇达三十岁生日那天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看到了一个名为“living and dying”的展览,长长的展台陈列着已逝去的人们,自认为生命中最美好以及最痛苦时刻的照片,以及他最后时刻的面容。看着那一张张的面孔,蔡崇达突然想起病重八年已然离世的父亲,他才发觉自己其实并不认识父亲,严格来说自己只是知道他的人生,但没能看见并理解他,而父亲已从他的生活当中退场,他担心就这样错过更多的人,于是便有了这本《皮囊》。在书中蔡崇达写自己故乡的亲人和朋友,他说写作的过程自己才真正地看见和理解了这些他最亲近的人。
蔡崇达:其实我也是写到那一刻我才理解过来说因为他知道说我,他不可能挽留住我,就是说因为我得工作,他也知道我拼命工作是为了给他医病,他知道的,然后他也不可能跟我。因为他也偏瘫,他也没办法做很深层次的那种逻辑的思考的,他只是觉得说我想看到我儿子一下。
我也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应该愧疚的,我已经剥夺了我能给他的最好的礼物,那就是我作为一个儿子陪在他身边,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慢慢理解很多东西,那每次理解其实都给我内心造成很大的冲击,但是也让我更有能力就是说去珍惜好他,像我现在提起我父亲其实是非常温暖的,而且我也觉得我也已经理解了他对我的一切爱了,那我觉得这样子我告别他,因为他已经离开了,那我告别他,我也心里有种坦然,因为我已经尽量留住他了。
我在书里面有讲过一个片段,我第一次旅行的时候坐着火车往前走,看到有一对夫妻正在吵架,然后又路过另外一户人家是一个老人蹲在门口哭,然后家里有一些嬉闹的小孩,然后再往前一户人家好像其乐融融地玩在一起,一个小小的一个鸽子。对我们来说对他人来说其实是一个特别小的东西,你根本不会留意。
但事实上其实每个格子里发生的对当事者来说,都是生活的全部故事。任何人只要有能力叙述,他讲述出自己的生活,都满满当当地惊心动魄,谁不是穿越了生活的校验才站在这地方。我觉得这个国家其实此前一直活在很大的概念里。所以我只是在提醒说我们在探讨所谓的发展,这是从社会上来说,从探讨所谓发展的时候,来想想其实这社会是人做成的,人是肉做成的,对,是否多思考一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