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场比赛踢进14个球,在“阳光下成长”邛崃市首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中,邛崃市大同乡夜合村12岁男孩先郑磊“一战成名”。他所在校队获得了男子甲组(小学五六年级组)冠军,他斩获 “最有价值球员”奖。先郑磊最大的梦想,是长大后能与偶像梅西赛一场。这个对着背篼练射门,两年射烂5个背篼,一年踢坏7个球的小男孩,真是让打零工挣钱的父亲“爱恨交织”。
练完球回家,3公里的爬坡路,先郑磊需要走1个小时。回到家中,他第一件事便是从卧室抱出足球继续练。家里院坝30多平方米,靠墙一角总是躺放着一个直径半米的背篼,这是“球门”。他喜欢在距离背篼7米多远的院坝对角,对着背篼一阵狂射。前年刚开始,总是射不准,踢出去的球经常连背篼都挨不到。如今,他射出去10次,球有七八次都能钻进背篼。
两年来,每天在家这样练习1个多小时,背篼被他踢坏了5个,足球更是不到两个月就踢坏1个,去年就踢坏了7个。不过,先郑磊的技术进步了很多。学校德育副主任徐小明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别看他个子瘦小,不仅速度快,踢球还很准。这次联赛中,他6场比赛踢进了14个球,是男子甲组4个队中进球最多的球员。”
先郑磊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全家一年的主要收入,全靠郑光武帮附近村民砍竹子。零零散散算下来,一年能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上山砍竹子,然后扛到马路边装车。扛的距离近的就四五百米,自己砍好扛到路边装车,扛一斤是5分钱的工钱,一趟扛个100多斤。”郑光武早上7点多出门,晚上7点多回家,一天能跑20个来回,扛上2000斤左右的竹子,“干一天,才能给他买个足球。”
火井小学四年级的张雨杰,最近很受身边小朋友欢迎。在“阳光下成长”邛崃市首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中,他荣获男子乙组“最佳射手”奖,奖品是一个足球。这个足球不仅乐坏了张雨杰,也乐坏了他的小伙伴们。今年寒假,每天总有三四个孩子,到张雨杰家中找他踢球。家门口的一块空水泥地,成了他们的临时球场。
“这是我的第一个足球,我也是几个朋友中最先拥有足球的!”拉开卧室门,从衣柜里角翻出一个已经很旧却擦得很干净的足球,腼腆的张雨杰打开了话匣子。三年级时,学校开设了足球课,他被选入学校足球队,开始接触足球。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张雨杰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去年比赛时,爷爷花100元钱给他买了套球服,这也是家里唯一一次给他买足球装备。
拥有一个足球 是山区孩子的最大渴求“喜欢足球的孩子多,但有球的孩子少!”火井小学体育老师杨本学说,学校有两支足球校队,每个年级还有年级队。全校600多个孩子,常年参加足球训练的孩子就有100多人。
杨本学透露,学校近年来开设的足球课,让山区孩子享受着足球带来的激情与快乐,点燃了他们的足球梦,让孩子们开始憧憬着另一种未来。然而,却面对很多问题,“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很难为孩子添置球衣、球鞋等装备。”他说,对于山区的很多孩子来说,“拥有一个足球是梦寐以求的事。”
3月5日, “我是雷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之“成都小雷锋义集”,将在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举行。此次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讲文明 树新风”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成都晚报社承办的成都史上最大规模儿童义集,将在现场设置100个义卖摊位,由小朋友们摆摊出售书籍、玩具和衣物等闲置物品。义卖获得的资金,将汇入“成都晚报种爱基金”,在“六一”儿童节时,为喜欢足球的边远山区孩子送上一个足球,圆孩子们的足球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