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物联网的出现势必将引发一场关于生态模式与运作方式的大变革。如何将工业界推崇的工业先进自动化与ICT领域的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将高科技的基因植入传统制造业的精髓,让ICT技术为工业企业带来实质性的价格和效率,这是摆在整个产业界的一道深刻命题。
带着这些问题,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在本次大会期间专访了国内工业大数据领域的先行者——昆仑数据,听昆仑数据创始人&CEO陆薇博士对“有墙花园”的新认知,以及对未来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的新思考。
在陆薇看来:工业互联网是一个个“有墙花园”,龙头企业是花园中的核心节点,“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深入有墙花园,定义工业全新生产方式,为工业企业加速新生、精准治病、科学减肥”。
据介绍,昆仑数据多年来专注于工业领域的大数据挖掘,面对当下的工业互联网,昆仑数据秉持以网络为基础,以安全为保障,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汇集各种工业界数据,挖掘数据业务价值,以此帮助工业企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如今,昆仑数据的客户已经覆盖国内多个行业领域,包括能源行业如国家电网、中石油,新能源企业,节能科技企业,先进制造领域如面板制造、电子制造等,以及环保、钢铁、汽车等。
在2018年工信部首次评选的20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有4个是由昆仑数据支撑的。这样的成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昆仑数据对行业发展的前瞻引领;二是通过生产方式改造,昆仑数据确实对众多工业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改变。
通过多年的行业实践,昆仑数据也总结了一套基于工业互联网转型的理论构架——“工业企业的需求金字塔”。 昆仑数据提出的加速新生、精准治病、科学减肥三个价值突破点,就是由“工业企业的需求金字塔”延伸而来。
“与龙头企业携手,搭建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是目的,只是为企业服务的一种路径,真正的价值在于平台之上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陆薇如是说。
陆薇告诉记者:“工业企业需求金字塔”分为三层,金字塔顶端是行业龙头企业如电网、石油等,这些龙头企业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不是内部改善,而是需要突破既有业务天花板,在互联网时代提供全新的工业互联网业务;二是领头企业在产业链占据比较优势的地位,如何通过上下游的合作与数据交换,产生全新的业务势能。
对于金字塔这一层级,昆仑数据提出了“加速新生”的想法。基于数据流与业务流的交互,在创新研发、效率提升、质量改善等多维度形成上下游协同,提供新的工业互联网业务,重构行业生态,共建工业互联网“有墙的花园”。
例如昆仑数据与国网青海电力合作的“绿能互联”、与金风科技打造风电工业互联网,以及与某环保上市公司打造新一代环保行业平台。这是国内第一个覆盖源网荷一体化的新能源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了风电场、光伏电场等发电端数据和下游企业用电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可以为发电企业提升发电效率、优化新能源消纳,为下游企业提高电能质量,用电成本优化等等服务。甚至还可以衍生电厂资产证券化,提升有效的资产评估等金融服务。
“去年的峰会上,昆仑数据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是‘有墙花园’,它有组织壁垒,有行业准入,有对行业专业知识的需求,特定市场渠道等,现在我们要服务‘有墙花园’里的企业,就要找到适合的模式。”陆薇说,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有墙花园1.0阶段”应该搭建平台,在“有墙花园2.0阶段”的重点将是聚焦价值创造。
金字塔腰部的先进制造业,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不是中国原创,依赖国外引进的工艺、设备、制程等支持生产,存在引进技术水土不服、以及在国际对抗中存在被卡脖子风险等问题。如何能将国外引进的核心工艺技术消化吸收,如何提升国产工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针对这类“卡脖子病”,基于机理和工业场景的大数据算法,帮助企业明确与关键工艺和制程相关的核心工序及所有相关参数,以深度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加速异常排查,提升企业整体研发能力,突破专家经验,突围技术封锁。昆仑数据已经实现在电子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以昆仑数据合作的某半导体企业举例,该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从日本进口,安装、使用、调试等全需高价从日本请原厂专家,企业始终无法有效掌握核心技术,工艺不稳定,良品率很难保障。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壁垒很难快速突围,而靠数据分析沉淀、突破专家经验,更快掌握既有工艺,是目前最好的手段。以往一批次产品出现良率问题,影响因素数百个,靠专家排查根因要七天时间,现在只要15分钟。
金字塔底部最大量的需求,集中在如何通过数据与业务流程的梳理,帮助企业清晰看到现在的健康状况,针对“有肥可减”的地方怎么改善,整体如何提升?
将数据和精益、6σ等先进的管理理论,有效结合在一起,减少因跑冒滴漏而产生的生产浪费和因效率低下而产生的管理浪费,用数据为生产经营流程赋能。针对成本红利消失、环保趋严、产能过剩、利润率严重下滑的传统工业行业,向创新要效益更为紧迫。
例如与昆仑数据合作的某纺织原料厂,在实施6个月的减肥项目后,当年实现直接成本降低930万,同时还获得减少客户投诉、提高客户满意度、减轻厂长管理负担等间接效益。
“可以预见到,未来的生产方式,将是通过技术优化流程、赋能管理、突破工艺,以产业链各龙头企业的突围,进一步实现产业链供需动态匹配,数据链正反双向可追溯,推动行业良性发展。”陆薇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