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高院上线了一款名为“老赖地图”的小程序,用户登录之后可以查看周围是否有认识的人成为了老赖,这对于那些做生意、谈业务的人以及要借款给别人的人可以说是直接指明了方向,如果你发现那个想你借钱的人是老赖,你还会借钱给他吗?
同时,这款应用还有举报功能,如果你有那些老赖的线索就能直接在应用程序上进行标注,以让大家都可以及时认出老赖。当然,这也是惩戒老赖的一个方式,但是这样的操作真的是时代的进步吗?互联网真的能够颠覆传统行业所做不到的?
从最初的台式电脑、PC到如今的移动智能手机,人们的上网工具在发生着变化,因而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也在进一步变化着。最早期的时候人们似乎只能在网上打个字,因为电脑反应太慢了,根本带不起来其他的应用。后来随着电脑硬件市场的发展,内存变大了,存储变大了,才能进行视频、图片等数据存储,其他应用操作才能发展开来,那个时候基于电脑的游戏还是特非常简单的扑克牌游戏。
腾讯最早推出的QQ到现在依然有一大批的粉丝用户,虽然微信已经接替QQ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可是仍然有很多用户喜欢QQ的设计和体验。如今微信拥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平台工具。自己的朋友圈、人脉、好友几乎都在这个平台上,甚至于很多用户一天不上微信就感觉自己被世界隔离了。
而微信小程序则是在微信生态的基础上推出的无需下载的程序应用体验,它以微信作为链接点,用户可以直接进行功能化应用的使用。“老赖地图”就是这样一款应用,它注重的是功能化,而并非是盈利的产品。如今有很多这样类型的应用,他们一方面是为了服务用户,一方面则是为了提升用户量,做的是流量的生意。
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应用的可读性非常的高,对于出现在“老赖地图”名单上的用户就会有一种鞭策作用,如果你不履行失信执行,那就只能一直被放在上面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是一个老赖,届时还有谁愿意和一个没有信誉的人做生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型工具已经开始偏向于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需求型服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用户需要的东西也不同,而“老赖地图”的出现或许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这是互联网发展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面对这种社会化需求的产品展示的是一种服务精神,因而能在一经发布之后成为用户关注的爆点。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非营利性产品自然没有多少竞争力,即便是现在的“老赖地图”也是在微信小程序推出一两年后才上线。每当一种新产品上线之后,率先涌入的就是那些想利用平台进行商业操作的人群,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像是非营利性的机构才会选择入局,因而社会的发展就是在营利性产品与非营利性产品相互作用之下才逐渐发展进步起来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终于在新时代得到了验证,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平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居民消费,而美团、饿了么、滴滴等生活类型的服务公司也在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的共享单车本就是花钱做的非营利性的活,说白了就是把原先的公共自行车进行商业化操作的行为。这样一来它就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公司管理层利用资本进行非营利性操作,自然在无法满足资本的盈利需求的时候就会被战略性的选择放弃。
可是,如果没有资本入局、没有企业去推动这样一个产品发展,共享单车就不会出现,改善居民出行的新方式也不会这么快就能推广到这么多的地区。所以,有利也有弊。经过几年的市场竞争出现了像是哈罗出行、滴滴这样优秀的企业,就算是现在的大环境不好,想必他们也有能够活下去的办法。
互联网真正普及发展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阿里、腾讯、京东借助第一波的风口成为奠定互联网底层应用基础的商业企业;到了2010年,以小米、滴滴、美团为主的移动端应用开始崛起,用户深度更为扎实。每当载体发生改变升级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大波优秀的企业和产品,那么,下一波的风口在哪里?是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
从之前的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再到后来的IPad、智能手机,硬件在发展的同时用户入口也是在发生改变,谁能率先抢占入口,谁就能成为拥有大量用户的巨头型企业。如今智能硬件依然还处在升级之中,并未达到顶峰,还有很多发展空间。不少企业都在试图寻找下一个风口,但毫无疑问的是具有普遍传播性和功能性的产品才能成为趋势。
笔者认为如今的互联依然还是处在发展期间,“老赖地图”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产生的。这也表现了现在互联网发展已经开始自上而下,在垂直领域进行深耕,我门期待更多有意思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