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在主题为“智能风控的AB面”的第二场圆桌对线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谈及大数据应用,第一是获取内外部有价值的数据,第二是建立适合数据应用场景的模型,第三是获得结果并不断迭代。”臧铖表示,对于银行和互联网机构,有很大的区别。互联网机构会有各种不同的渠道包括通过自身的系统,获得客户各类数据特别是行为数据,而银行更多是来自于体内积累,外部数据获取渠道较为有限。
裴益川以粮食的概念阐述了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他认为相比传统金融机构的“精粮”,网贷机构等吃的是“粗粮”,所以更需要引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的方式做好风控。宜人贷在客户的授权下已经积累了很多数据,对各种各样的“粗粮”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辨别。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模型让网贷行业在风控识别、欺诈识别领域有所领先。
“贷款的利率是由市场供需和宏观经济政策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也是我们资金配置给何种借款人的一个风向标。这几年,整个行业的借款人的综合成本呈下降趋势。但我想更多不是技术因素而导致的。可以看到,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和利率升降不是一个因果关系,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是为了更好的风险定价。”鲍建富还称。
来自杭州银行的徐建芳认为:“现在这种智能风控和传统风控的比较,在短期内这是很难比较的。一方面,从传统银行来讲,以前零售业务的风险本来就偏低,企业风险会比较高一点,银行现在用新的技术和智能风控的业务,总的比例还不是非常大,所以两者没有一个很相当的比较基础。另一方面,如网贷机构,本身也没有用传统方式做,而且其目标客户是长尾客户,这些客户本身就没有太多的传统金融的业务,很难比较。”
裴益川指出,风险里面有两类风险,一个是信用风险,一个是欺诈风险。大数据对欺诈风险的效果非常好,在信用风险方面,金融机构和网贷之间差别不大。裴益川表示,网贷至少有三块主要的成本,一块是获客成本,一块是资金成本,最后一块才是风险成本。风险成本取决于客户群体,虽然网贷行业具有一定的风控优势,但由于处于不同的市场,成本一直没有降下来。技术、数据等能够帮助控制风险,而定价最终会决定风险。所以宜人贷希望能够真正把定价降下来,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推动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21财经(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官方客户端)2017财经新媒体峰会搭建与场地项目采购结果公示
21财经APP(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官方客户端) 2017财经新媒体峰会人员邀请项目服务采购询价函
21财经APP(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官方客户端) 2017财经新媒体峰会搭建与场地项目服务采购询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