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而进入瓶颈期后,资本的退潮、流量红利的退却都在预示,仅搭建平台,改变C端用户消费习惯,无法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根本性转变。无论是新零售、新金融、新生活,几乎所有的新物种都是围绕着B端行业的深度改造入手,以期通过对B端行业进行深度赋能来达到提升供应端效率和质量的问题。
虽然人们已经厌倦了以互联网巨头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且期望在各个领域当中能够出现类似拼多多的企业来挑战传统巨头的地位,但是对于需要多种资源、海量投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来讲,或许出现类似拼多多这样的黑马角色的几率并不多。B端时代依然是以互联网巨头为主导的时代,但是并不能否认有黑马的杀出。
尽管B端时代已经来临,但是真正能够抓住B端行业发展的大风口,并且真正达成推动B端行业发展的目的,或许只有真正能够对B端行业进行有效赋能的企业才能达成。
掌握了大量C端用户和B端行业数据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们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于是他们便开始了在积极拥抱B端行业上的一轮狂奔:云栖大会马云上提出“新零售”的概念;百度宣布“ALL IN”AI;马化腾在今年两会中提出:今天我们面临一个新问题,即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
经济学家魏际刚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新产业革命的战略支撑”,所谓的消费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传统行业低价获取用户和流量的一个渠道,想要真正给B端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必然需要迈入新的时代。
在万亿级的产业互联网市场中,趁阿里和腾讯正在生活领域酣战,一些新生势力则开始在巨头们尚未深度介入的领域崛起。以卓尔智联(02098HK)为例,其通过四年的时间架构出了B2B交易平台的矩阵,完成了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目前已成为大宗商品交易及供应链领域的领跑者。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卓尔智联集团作为一个“转型样本”,见证了整个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从无到有的历程。陈东升也在为《卓尔的故事》作序时写了这样一句话:“卓尔的故事是中国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成长的缩影”。
这一故事起始于2007年,卓尔创始人阎志拿出全部身家建造了“汉口北”,这一年,卓尔迈上了实业的道路,成为中国商贸物流领域的佼佼者。2011年7月,卓尔赴港上市,成为港媒笔下的“中国铺王”,阎志则以76亿元的身价成为当年的湖北首富。卓尔在资本的加持下,其商贸帝国的蓝图也逐渐丰满了起来,旗下的汉口北也逐步发展成了中国建筑面积第一、交易额第二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2014年,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以电商、O2O为代表的新势力对卓尔的传统商贸业务造成了冲击,阎志当即提出了卓尔的互联网转型战略。这一转型很快得到落实,2015年,“卓尔云市场”正式上线,并与“卓尔购”(在线市场交易)、“卓金服”(线上信用评价体系和供应链金融)、“卓集送”(货运信息交易平台)构筑成了一个互联网商贸交易闭环。
此前的传统商贸业务不但没有成为卓尔的绊脚石,其市场、港口、物流反而成为了其切入交易环节的一大优势。在接下来相继建设、入股及并购了卓尔购、中农网、化塑汇、卓钢链、兰亭集势等消费品、农产品、化工、塑料、钢铁、有色金属、海鲜等B2B交易平台,卓尔集团逐渐从一代商贸物流的龙头转型为全球智能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运营者。
回顾其变革历程,早在2016年6月,卓尔发展更名为卓尔集团,这家从产业地产领域做大的公司开始正式告地产,走上了去地产化的转型之路,公司也由物业发展商变身为综合批发贸易平台。而到2018年公司再次更名,化身为卓尔智联,由此这也正式意味着卓尔B2B智能交易生态成型,公司开始朝着成为全国最大的产业互联网公司的目标迈进。
这一轮B2B浪潮的一大特点,是实现物流与金融供应链双优化。其中,物流是供应链最重要部分,而供应链优化能够解决物流中存在的何时何地从供应商中订购原材料,何时生产,何时交货等决策性问题,金融供应链则涉及到自建支付体系,需要强大资金支持。卓尔智联早在此前的贸易时代就为物流与金融供应链打稳了基础,如今的转型也已是水到渠成。
目前,卓尔智联拥有中农网、化塑汇、卓钢链、海上鲜四大境内商品交易平台,以及兰亭集势、卓贸通、CIC三个跨境服务平台。而如何让各板块融合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的“加成”效应,是卓尔“智联”的重点,在其B2B生态圈中,卓集送、兰亭智通等扮演着全球化物流服务链的角色,而卓尔金服、卓付通、众邦租赁、众邦保理等则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卓易通、卓贸通等为供应链管理平台。
今年3月31日,卓尔智联发布了2018年全年业绩公告,2018年全年,实现收入561.16亿元,同比增长152.22%,好于此前预期的1.2倍;毛利15.60亿元,同比增长54.07%。而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旗下中农网及化塑汇全年业绩取得了大幅增长。
卓尔业务结构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018年中期,卓尔销售物业及相关服务的收入大幅减少至6.82亿,下降了10.1%;建造合同收入由2017年的4328万元继续下降至501万元元。另一方面,其源于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的收入则大幅增长2.6倍至540亿元,该业务收入贡献了卓尔智联总营业额的96.8%。
此外,卓尔B2B生态圈的各个环节均斩获了出色的业绩。2018年,共有1576家批发市场、46万家商户及498万注册用户入驻了卓尔购的在线批发交易平台;卓集送全年的累计订单突破5000万单,日峰值突破12万单;卓尔金服则围绕数十万客户,借助线上平台充分解决商户融资问题。
转型后的卓尔,各线上业务营收大幅增长都足以表明其“智联”的协同效应已开始显现,正在释放巨大的产业发展新动能。目前卓尔智联的总市值仅为400亿港元左右,但其线亿元。如此看来,作为产业互联网的生力军,卓尔智联市值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商业最核心的组织形态将是以生态模式出现,而这一模式中,新兴技术将会驱动所有的传统产业逐步的转换、升级、互联互通、融合共生。而基于智能生态平台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则将直接催化企业的成长性和爆发力,同时也将成为企业未来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
对于产业互联网而言,其本质在于技术改变了产业结构的关键要素,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生态的衍化与重构,当所有要素重新组织、融合的时候,产业互联网的价值便开始凸显。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轮科技正处在快速发展及应用的新阶段,产业互联网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并日益发生着价值巨变。
作为产业互联网里面的新生代玩家,卓尔智联利用新兴技术对自身传统业态进行了重塑,并连接了更多新兴业态,其提出商务、技术双轮驱动策略,不断加大技术驱动的力量,丰富自身的智能生态圈。
公司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着力搭建以区块链为平台底层,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基础设施的新一代开放型智能B2B交易平台。今年3月30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第一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中,卓尔智联集团旗下卓尔购开发的“卓链联盟”以及中农网开发“Z-Baas”的成为首批通过备案的产品。
而在此前的2019年1月,中农网正式上线了国内第一个“大宗农产品流通区块链”,其将有效提升农业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帮助客户更好地节约成本和配置资源,助推农业产业链升级,而这也意味着卓尔智联超级供应链管理门户赋能传统产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随着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稳定推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即将成为大数据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由数字农业向智慧农业,再到区块链信用农业的过程,无论是行业中的各个环节,还是地域性的扩展,都将是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在此背景下,卓尔智联超级供应链管理平台选择了中农网已经深耕多年的茧丝品类作为区块链切入口,成为了国内率先打通“茧丝产业+供应链+区块链”的企业,中农网农业产业区块链的发布,是行业变革的开始,也是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而除此之外,卓尔智联研究院、卓链科技、华邦科技、信息安全技术公司及卓链资本等一系列新成立,新并入的公司亦在持续不断充实整个卓尔智能生态圈,其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融合,为整个生态圈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019年年初,阿里研究院、百度发展研究中心、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发布了《解读中国互联网新篇章:迈向产业融合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 2.0》。在这份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特色的数字化路径在于以前端消费互联网带动后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下半场的重心将向产业互联网转移。
作为以实体市场、物业、物流为基础,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云市场交易及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产业互联网交易服务机构,卓尔智联在互联网下半场的动作可谓是有声有色。
展望未来,卓尔智联将通过线下业务和线上平台的高度融合和关联、电子商贸及金融服务的辅助以构建重度赋能的产业互联网生态链。公司当前通过收购不断延长产业链,业务布局广泛覆盖了产业互联网的多个领域。就在今年的3月16日,武汉市汉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在前一天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卓尔智联集团创始人阎志以9票全票当选为汉商集团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这意味着,未来,卓尔智联将有望与汉商集团携手前行,共同开拓武汉商贸优势资源,在零售、供应链服务等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前景。
场景延伸性决定产业互联网的“出口”。如果我们把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效率提升归结为平台和用户之间流程和环节的去中间化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关键在于用户和产品产生联系的场景打造的足够多样化和密切关联性。通过构建不同的交易和服务场景,提升行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智慧制造,从而实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这种生态产业链将具有很强的原生驱动力。
卓尔全球性智能交易生态基础建设框架已然建立,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越来越清晰,一个充满想象与期待的新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