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2019“梅好”闽清花·果·山网络推广年暨“丝路非遗·义窑传承”文化旅游项目日前在闽清动工。
这意味着福建宋元时期规模最大的青白瓷产地闽清义窑技艺在失传800多年后,将得以传承再现,也让沉睡800多年的非遗义窑借互联网+文创获新生。
资料图:“南海一号”右侧中部船舱位置散落着一摞摞福建德化窑白瓷器和福建磁灶窑绿釉器。 (图片来源:新华网 刘大伟 摄)
据介绍,位于闽清东桥镇的义窑,是宋元时期我省规模最大的青白瓷产地,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南海一号”“碗礁一号”水下考古发掘,均发现了大量义窑生产的瓷器。
闽清义窑技艺已失传800多年,保护、传承与发展义窑技艺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期待。
据闽清县相关人士介绍,闽清县素有“瓷都”之称,最早发现的古陶片可追溯到商周时期,闽清古窑的规模非常大,从闽江边一直纵深到闽清县东桥镇,仅东桥镇的义窑、青窑、大安、安仁溪一带就有20多座山头有古窑,长达10公里左右,共有100多处古窑遗址。这样大规模的窑址在宋元时期是非常罕见的。
项目旨在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之魂”的陶瓷文化旅游项目,将结合千年古窑文化的传承、修复与创新,围绕陶瓷教育、陶瓷体验、陶瓷生活等开发一系列的“瓷艺”文化旅游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艺术家部落、闽台两岸交流中心、观光工厂、义窑古村、瓷与农耕、瓷与花海、滨水康养区、古瓷文化创意区、古瓷文化演绎区、瓷信仰文化区、禅意休闲度假区、生态颐养度假区、碧野仙乡活动体验区、古窑遗址公园(托管)、滨水景观带、陶瓷艺术研究院、朱子国学堂等。
项目内容有:以国家级标准打造的中小学研学营地及家庭教育基地、迷宫文化艺术区、儿童迷宫游乐区、山林热泉疗养区、梦幻迷宫游憩区、生态迷宫体验区、野奢森林度假区等。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穿越五千年,跨越两万里的海丝瓷路文化旅游目的地。闽清义窑技艺已失传800多年,我们将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再现义窑技艺。
据悉,该工程的首期项目,将于今年10月与大家见面,开设有义窑非遗传承基地、研学所、闽台瓷文化交流中心等。
在闽清县江滨生态公园的两大幅陶瓷壁画《梅川礼乐图》、《闽清胜迹图》成为闽清一景。《梅川礼乐图》长380米、高2.5米,《闽清胜迹图》长185米、高3.3米,壁画中汇聚闽清、尤溪、建阳等多个地区的山水风光,还有513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全部是由高温烧制的陶瓷“绘制”而成。
近年来,闽清秉持“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统筹做好“人文”和“山水”两篇文章,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全域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出“名山林海、碧水温泉、古厝民居”旅游品牌;
2019“梅好”闽清花·果·山网络推广年启动和迷乐谷文化旅游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特色产业等旅游深度融合,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为闽清旅游树立新的标杆,促进加快闽清“大农业”“强旅游”战略实施,极大丰富闽清文化旅游产品,增强闽清旅游影响力和带动力,为闽清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