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们发起了一个叫做“996.ICU”的网络抗议,发起人说的解释是,“996”指很多中国科技公司要求的每天早9点一直工作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生病了会被送到ICU重症监护病房。
在996的工作模式下,回家睡觉,睁眼上班,唯一一天的周末更是倒头就睡,几乎与世隔绝。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是无法持续的。
今年越来越多公司公然推行996制度,好像在科技公司,创业公司就应该多加班,加班显然成为一家公司的核心基调。
长期压力下程序员们开始说不了。只是从互联网公司的反应来看,老板们依然很强势,“你受不了可以辞职啊”,这应该就是互联网公司们的普遍态度。
只是,这些互联网公司们所不知道的是,“996.ICU”所反映出来的是,中国互联网的红利已经一去不返了。
“996.ICU”看起来是理念的冲突,本质上却是经济矛盾的体现。公司给不了与员工高强度劳动所对应的报酬了。
这也是增量经济进入存量经济的一个体现。在增量经济时,增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融资增长快,来钱快,所以公司也大方。
除了996还有10105,早十点到晚十点,一周工作五天,除了住房,在公司什么都解决了。吃饭,打车,随便报销。
公司发展好,工资奖金不差钱,新业务蒸蒸日上也能带来成就感,所以累归累,大家还是有干劲,对加班文化处于可接受状态。
现在,整体经济下行,进入存量模式以后,一切开始不同了。996频繁出现了,报销卡的越来越严,有些公司发现虚假报销就直接辞退,连下午茶都开始缩水了。
为了节约成本,996的提出就很正常了,公司没钱去招募更多的人员了,那就多压榨现有的吧。
对于员工来说,业务也开始进入停滞,挫败感开始蔓延。如果收入在不断下滑,而工作强度不断加强,那抗议就是必然了。
也有阴谋者认为,996常态化是一种变相裁员的方式,变相逼迫员工辞职,不用给赔偿。
80后已经都是人到中年,明年就步入40大寿,绝大多数人有家庭,有孩子,需要更多时间去照顾。
有的CEO说,如果你加入创业公司,就要做好不能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准备。如果你平衡不了,可以离开,或者离婚。
90后的程序员们,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富裕的,他们的自我意识是更独立且更注重生活与工作平衡的。
也就是说,对于互联网公司整体而言,无论它采用哪种制度,程序员整体成本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纯粹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失去了依靠,过得好的都是有技术或者是有良好商业模式的企业。
所以要特别注意某些996的公司,他们看起来满腔热血,但他们可能是很好的做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