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2018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从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促进高质量创造、实施高强度保护、推动高水平运用、推行高效能管理、实现高标准服务、知识产权环境持续改善七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去年浙江知识产权的发展情况。
都说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解读这份《白皮书》,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之江大地上,那股蓬勃的创新活力与脉动。
全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6件,居各省区第二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492件。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98万件,马德里体系国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5236件。地理标志商标达224件。作品著作权登记量突破2万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559个,累计853个。
5件专利获评第20届中国专利金奖,占全国的1/6,创历史最好成绩。34个品牌入围《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轻纺城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办公室获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组织评选2018年浙江省专利金奖15项、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12项。
在浙江,近年来知识产权作为战略性资源对“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就专利而言,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高价值专利不断涌现。之于各地,专利工作同样亮点频现。比如杭州高新区(滨江)。作为知识产权创新生态先行先试区,去年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9225件。
此外,民企成为专利开发和申请的主体。如超威集团。去年,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了45件。
“我们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进行有效地创造、保护、应用、管理,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使科研创新与知识产权成果产出不断涌流,有效地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对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诸多专利的获得,不仅帮助浙江民企“拿下”了市场话语权,也推动着它们自身茁壮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339件,罚没款9981万元,案值9832万元;立案查处专利违法案件14089起,处理电子商务领域专利纠纷案件10.2万起。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全省共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家、快速维权援助中心3家,维权援助中心5家,省级维权援助中心22家。诉调对接、仲调对接机制不断完善,浙江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正式成立。
牵头21省市开展互联网领域“云剑联盟”打假专项行动。各部门相继开展“网剑”“溯源”“净化”“雷霆”“龙腾”等专项行动,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
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为例。去年,中国(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建设的第16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保护中心集快速专利预审、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其中,快速审查可将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原来的平均22个月缩短为3到6个月,使创新成果保护能更及时地回应市场要求。
上述之外,为帮助解决民企在知识产权申请、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需求,2018年12月,阿里巴巴、天能集团等22家知名民营企业和服务机构还共同发起成立了“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联盟”。联盟的成立,既提升了浙江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也共同维护了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全省实现专利质押登记额79亿元,商标质押登记644件、金额82.2亿元。启动实施了一批企业类、产业类专利导航和专利战略推进项目。“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启动建设。培育和实施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先进标准。部署实施“地理标志商标助力强企富农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丽水山耕”品牌建设。
浙江是知识产权大省,有着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更好地产生效益、推动发展?高水平运用无疑是关键。
一个典型例子来自商标质押。早前,台州一家涂料企业因为转型需要,以商标向银行申请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最终迅速筹备了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诚如上述企业。眼下在台州,所有企业都可以到办理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统计显示,台州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已占全国近三成,助力上千家企业渡过难关。
及至整个浙江,2018年共办理商标质押登记644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早前,丽水整合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声名远播的农产精品,创建了中国首个地级市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
如今,当地好山好水好空气养育之下的农产品,集体穿上了“丽水山耕”的区域品牌外衣,彰显出了“生态精品农业”的真正内涵。
全省11个地市全部进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序列。推进商标品牌示范评价工作,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体系,建立实施全国首个标准化地方统计制度。全球首个ISO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杭州,温州市和台州市入选全国 “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首批试点城市。
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6家、优势企业72家,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贯标,累计1010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项举措”。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有序推进。
过去一年,浙江知识产权管理向更高效能转变。一方面,推进区域示范创强亮点频现——
早前,由省市场监管局为第一起草单位、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为基础的《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在全国正式实施。
该标准重点采纳了浙江“最多跑一次”的并联审批、多图联审、区域评估、“标准地”、限时联合验收等改革成果,以及浙江数据共享举措、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模式、无差别全科受理等实践做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文本。而这,也是浙江为主制定的首个政务服务领域国家标准。
一个典型例子来自省市场监管局。去年,该局发布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项举措,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品牌战略,“品字标”企业达到了556家。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利优先审查初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效率提升50%,专利质押登记实现全流程网上服务。商标品牌便利化改革成效显著,义乌获批开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受理业务。推出之江法证“智慧浙里存”全省知识产权电子证据存证平台,成立了杭州互联网公证处、版权服务工作站。
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首批4家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全省专利代理机构109家,分支机构98家。
去年,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义乌受理窗口投入运行,这意味着,义乌企业在“家门口”就可办理商标国际注册,只需通过一个窗口、使用一种语言、提交一份申请、交纳一次费用,就可以向我国之外的116个加入 《国际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的国家提出商标注册申请。
“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后,我们的商标在国外受到保护,不用担心商标被抢注,正品莫名其妙变成侵权商品了。”义乌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称。
该窗口落地义乌,不仅拓展和完善了原有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还有效提升了当地经营主体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国际化水平。
去年,包括杭州未来科技城、湖州德清等在内的首批4家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促进了优质服务资源与创新主体需求的深度对接。
如今,随着诸多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示范区已成为浙江知识产权服务高地。
周末要闻回顾:证监会核发3家企业IPO批文 证券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市场哗然!大牛股实控人被公安拘留,事涉信披违规!年内股价上涨近两倍,20万股东心情如坐过山车
深交所:对“兴齐眼药”、“乐视网”等涨跌异常股票 或高风险股票实行重点监控
今年审计更从严!9家上市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这个意见可带来退市风险
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