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来讲,学习和思考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事情。在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多的程序员重视自己的技能的提升。其实我一直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而思维则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事业上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一部分是由于他的如果把专业技能称为硬实力的话,逻辑思维 / 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沟通能力,领导力统统归为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范畴。在越来越多的技术课程涌现的今天,很少人去重视思维养成对于技术精进的重要性。鉴于此,胡峰老师在极客时间开设专栏《程序员进阶攻略》他目前在京东成都研究院承担咚咚产品线技术架构工作,同时领导研究院技术委员会,负责人才识别,晋升选拔,关注人才梯队层次建设和个人成长发展。
胡峰老师结合他自己的成长知识体系的演进过程,将技术人员的知识体系构建总结成以下四个维度“点—线—面—体”。
上图是胡峰老师从大学进入软件开发领域的一系列的点,按时间序列排列。老师入行的年代,流行的是 C/S 架构的软件开发模型。当时客户端开发三剑客是 PB(PowerBuilder)、VB(VisualBasic)和 Delphi,所以便顺势选了其中的一两点,开启了程序员生涯。
没过两年陆续 B/S 架构开始流行,逐步取代了 C/S 架构。只是因为研究生时学校开了一门面向对象语言课,Java 做教学语言,后来就成了一名 Java 程序员,只是因为 Java 的生命力特别旺盛,所以也就延续至今。
早些年,前后端还没太分离时,因为项目需要,所以又去涉猎了一些前端 JS 开发,之后移动互联网崛起,又去学习了些移动开发的东西,再之后就是 ABC(AI 人工智能、Big Data 大数据、Cloud 云计算) 时代,又被潮流裹挟去追逐技术的浪潮。
每一个技术点,看似只是一种被趋势推动的一次次无意选择。有些点之间有先后的承接关系,而更多点都慢慢变成了孤点,从这片技术的星空中暗淡下去。
当形成的点足够多了后,一部分点开始形成线,而另一些点这在技术趋势的演进中被自然淘汰。
如上,胡峰老师用了一个技术人成长的形象 T(纵横)型图来串联如今沉淀下来的点。从成为了一名 Java 程序员开始,以前涉猎的技术点逐步就暗淡了。在纵深线,先向下走,专注于解决业务发展碰到的技术问题。后来开始往上走,更多关注目标的价值、路径的有效与合理性。
整个纵向的技术线,最终汇总到顶点,就体现了对这条线的 「掌控力」。然后在这里可以横向发展,如图中,也就有了新的能力域 —— 领导力、组织力。
一个个点,构成了基本的价值点。这些点串起来,就形成了更大的价值输出链条。
如上图,近 7 年胡峰老师都在京东做电商客服和即时通讯领域的工作,所以整个面都围绕于此织就。从最早的聚焦于某个业务点和技术栈,逐步延伸扩展到整个面。
事实是,整个团队才会分布工作在整个面上,而每个个体只会具体工作在这个面上的某个或某些点。
从电力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智能时代,互联网、电商、移动互联网,这些都是 “体” 的变化。今天互联网行业的软件工程师,它们面临的挑战和难度不见得比传统的机械电力工程师更大,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点所属的面,附着于一个快速崛起的体上,获得了更大的加速度。
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成长阶段,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与困惑,胡峰老师会结合自身成长路径上面临的实际问题、设身处地去思索、分析、拆解这些问题,并给出可践行的答案。
不管你处于何种阶段,也不管你是学生、初级开发人员、技术主管,或者是架构师,甚至是对程序相关领域感兴趣的人士,都可以利用专栏中所提及的框架体系和思维方法去践行,一定会有所得、有所获。
福利一:专栏上新,限时特价 68 元(原价99元),一共有 62 节课,每课仅需 1.09 元。(1 块钱)
福利二:分享课程,每成功邀请一位朋友订阅,可以获得 24 元奖金,多邀多得,上不封顶,立即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