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全市120多所驾校共同发布《“3·15”严正声明》,表示与互联网学车平台不存在任何合作关系,此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昨日上午,南岸区金龙路,随着峰华、互邦、福凯等多家知名驾校宣布与互联网新兴平台斑马学车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全市首个“互联网+传统”驾培联盟正式试水。
从全面抵制到资源共享,实现融合发展,就驾培行业来说,两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相隔仅1个多月时间。
除了峰华驾校,此次与斑马学车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的驾校还包括互邦、福凯、至尚、兴安等行业“大佬”。
其中,作为我市最大驾校之一的峰华每年培训的学员超过8000人,大小车教练员396多名,教练车370多辆,在主城区拥有江南、江北、巴山、渝北等11块培训场地。峰华驾校负责人杨莉容透露,此次与斑马学车进行试水合作,拿出了近10块场地资源以及位于盘龙的科目二考场。
与此同时,其他7所传统驾校予以的资源,在网络平台斑马学车挂牌的场地达到50余块。
杨莉容坦诚,上月中旬,峰华驾校也参与了《“3·15”严正声明》的发布。仅1个多月时间,便以融合发展的态势进行联盟,用她的话说就是,行业转型需要,也是一种全新尝试。
作为互联网新兴平台的代表,斑马学车两年前起源深圳,去年11月筹备后于今年2月14日在重庆首发,迄今招生量已超2000余人。
斑马学车CEO贾浚表示,曾经一段时间,学员们练车都是感觉偷偷摸摸进行,没有光明正大地晾晒在阳光下,尤其是在全市120多所驾校发起联合抵制以后,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穷则思变”,这是贾浚萌发要和传统驾校实行融合发展的初衷,同时,也不再让互联网渠道入场学车的学员“犹抱琵琶半遮面”。
为此,贾浚先后找到包括峰华在内的多家行业“大佬”进行磋商,并承诺平价转让不低于20%的股权予多家联盟内的驾培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全新的驾培服务标准。
贾浚介绍,此次合作后,联盟内的场地及车辆、教练,都会有显著的“斑马学车”标识,让学员感受到不一样服务体验之余,方便他们识别和监督。
传统与新兴驾培机构“和解”,不管斑马学车,还是峰华驾校等在内,都理解为目前联盟处于“试婚”阶段,具体适不适合“结婚”,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联手提升当前的驾培服务标准。”峰华驾校负责人杨莉容介绍,斑马学车将与联盟内多家驾培机构一起,梳理驾培服务流程,统一驾培服务标准。比如,把每个学员的学车过程分成若干节点,然后对学员学车进展进行数据化管理。
杨莉容说,这样的好处在于,学员可因合理要求,在合作方范围内,转移学车、练车场地,而下一个场地的教练,对他过去的学习情况,可最大程度掌握。而在传统模式下,学员往往报名后,就被“绑定”了一个场地,一个教练。
斑马学车CEO贾浚介绍,目前多方正在策划开展驾培增值服务,让每一个学员不仅仅只通过考试,而是真正学为所用,“即将打造的空中课堂,拟请专业人士用现场直播或视频等方式,传授汽车保养、简单故障处理、驾驶安全经验等。”
福凯驾校校长陈凡则表示,新的服务体系下,学员将对教练进行评分制,驾校对教练实行评分奖励制度。
贾浚特地为此进行了补充,他说,作为联盟的倡导者斑马学车,最低驾培费用再度降低至2980元,最大限度惠利于学员。
如何看待传统与新兴驾培机构实现融合发展?重庆驾培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全市驾培行业这个大蛋糕,并非某个企业能一口吃掉,需要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融合。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用新技术、新模式等解决传统驾校学费不透明、拿证难、服务意识欠缺甚至吃拿卡要等弊病。在他看来:“真正好的模式,是从学员需求角度入手,既能为学员提供最大便利及最高效率,又符合行业监管规则,这才是最有生命力、最值得发展的模式。”
“‘互联网+传统’驾培联盟为驾培行业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我市市场蛋糕或将重新分配。”多位驾培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为此给出的理由是,比较传统驾校和互联网学车平台,两种模式各有欠缺:部分传统驾校由于经营不善,学员服务难以得到保证;而互联网学车平台作为新生事物,虽前景看好,却仍需监管跟进,确保服务落地。
每一种新生事物冲击到原有利益格局,都会遭到“老板凳”抵制,互联网学车平台也一样。
记者了解到,全市驾培行业竞争尤其凶残,主城每年约40万学车人群,却有175家驾培机构竞争,僧多粥少,传统驾校方面有多年存在的总校与分校的利益矛盾,加之互联网学车平台的切入,更容易让学员流向优质驾培机构,使得一些传统驾校的经营雪上加霜。
事实上,在互联网“下潜”的同时,传统驾校也在拥抱互联网,不少传统驾校早就在打通互联网通道,比如驾校同样在做互联网平台,作为驾校的流量入口。
但无论传统驾校还是互联网平台,都应更进一步,减少相互抵制、拆台,相互拥抱、优势互补,共同提升驾培行业标准,改变相对落后的服务体验,做到真正程度上的“惠利于民”。
去年以来,全市逐渐涌现出数家互联网学车平台,既有外地大鳄,也有本地土著。而此前的驾校经营模式,被贴上“传统”标签。
互联网驾校与传统驾校是合作还是分抢蛋糕?当市场还在观望时,一场驾校风云已悄然上演。
就在3月中旬,全市120多家驾校共同发声,发出《“3·15”严正声明》,表示与互联网学车平台不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并拒绝来自互联网学车平台的学员入学、训练或使用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