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围绕“工业立市”发展定位,依托我市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社会公众、行业、企业和院校提供高效、开放、先进、公益的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打造技能人才培养“珠西技谷”,为我市、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服务。
一、强化实训平台建设,立育才之本。一是“独立发展+项目合作”,创新建设模式。投资1亿多建成集汽车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技术、食品检测技术、LED检测技术和现代服务技术等六大实训中心于一体的省级公共实训基地,打造“三硬一软”(加工制造、汽车修配、食品检验、现代服务业)培训品牌。同时,通过“筑巢引凤、引资引智”模式引进3家品牌培训机构和5个品牌培训项目,合作培养地方紧缺技能人才,进一步强化服务人才、服务企业能力,打造技能人才成长的“加速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二是紧贴需求,倍增服务功能。一方面,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增强公共实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弥补院校和企业在实训资源投入、运用、管理上的短板,实现技能人才培养“零距离”对接。服务范围包括院校、机构和企业等,实现全覆盖;服务对象由单个对象扩展为各类群体,包括在校生、一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精准扶贫对象等;服务目标为打造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全市实践性培训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实训项目资源共建合作,与地方院校、企业、培训机构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实现抱团共赢,着力建设珠西片区技能人才培养的“集散地”和“制高点”。2018年共为1.97万名社会人员和企业职工提供服务,其中开放培训资源为企业和社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服务5868人,指导进驻培训机构技能培训6553人。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发展之源。一是开拓优化模式,精准实施“菜单式”培训服务。省内首创以职业培训联盟实现高技能人才“菜单式”培养,发动本市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自愿组建职业培训联盟。整合社会高端智力资源,构建强有力的专家型师资队伍,以“资深专家教授+企业能工巧匠+院校骨干教师”为架构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库,联合行业精英、培训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精品培训课程。探索搭建企业、院校和技术人员相互合作的“立交桥”,促进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社会开放的运营管理模式。引进国际ISO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课程,加快江门市企业与国际ISO接轨,成为香港品质保证局在粤西片区指定课程服务供应商,为推进江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2016年以来,共为604家次企业提供“菜单式”培训3457人次,实时发布全市职业培训动态,共为全市院校、机构发布职业培训开班资讯信息5803条。开发O2O远程职业培训网江门频道,向社会提供37个项目1134个培训课程,为2000多名技能人才提供“线上线下”培训服务,同时建立培训与产业对接机制试点工作,推动江门市技能人才培养和队伍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二是丰富培育途径,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省级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多措并举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连续两年举办技能人才专场供需见面会以及“粤菜师傅”专场公益招聘会,“招培互动、供需交流、成果展示、校企对接”打破传统的单一招聘模式,为351家企业和5000多名技能人才提供“技能+就业”对接服务;与香港安老协会合作举办首届粤港技能人才培训班,引进香港养老护理职业培训技术和评价标准,采用“培训+雇主对接”个性化培养养老护理员18人,推荐输送香港就业,拓展培训业务对接港澳;举办首次“江门市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动”,搭建我市技能人才培养成果展示和技术交流平台;举办首期网络创业师资培训,培养网络创业培训讲师28人,近六年培养创业师资近400人,其中近150名来自周边市和粤西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培训效果明显,创业培训师资培养影响力辐射粤西。
三、增强服务发展能力,铸品牌之实。一是服务区域发展,“工匠讲堂”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工匠讲堂”系列培训课程服务体系,采用“需求调研+技能培训+质量测评+跟踪服务”方式,贴合企业需求更新项目课程,并面向社会推广实施。打出“前沿技术推广+专项课题项目+专项技能项目”组合拳,提供“高、专、精””的技能人才培育服务,目前已举办“互联网+”技术应用研讨班、“新时代、新挑战、新工厂——企业精益战略”主题班、“劳模工匠进校园”分享会等;围绕促进企业发展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解码企业发展新动能等发展难题和多样化需求,开展班组长管理、高效仓储物流、精益生产管理、造纸技术、企业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构建等专项课题培训,以及企业办公应用技术技巧、一线主管实战和电气技术应用和设备故障检测排除等专项技能提升培训,每期开班报名“火爆”,班次名额供不应求。同时,推进“工匠讲堂”送教进企业、到院校、进镇街、入社区,个性化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结合镇街特色产业,将“工匠讲堂”品牌效应辐射延伸,共同探索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举措。近两年,开展“工匠讲堂”培训项目46个,为我市252家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菜单式”培训1753人次。二是深耕技能帮扶,精准服务技能帮扶群体。针对帮扶群体特点,结合用工需求,从培训激励政策、项目内容、就业方向、发展前景等方面设计和发布技能帮扶培训课程菜单,为下岗失业人员、精准扶贫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以及城镇4050、享受低保等八类人员提供精细化免费技能培训服务。坚持深入基层,以蓬江、江海两区为试点全面铺开技能帮扶精准服务工作,主动加强与镇街对接联动、与社区“结对子”,组织专人深入社区、村委会送培训政策和课程“菜单”,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托底服务,推动市、区、镇三级联动“培训+就业”精准帮扶助困,实现职业培训与促进就业、精准扶贫、服务经济发展无缝对接。近两年,共向5172名就业困难人员推送开班信息及培训政策服务,电线人。下一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不断探索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发展创新模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与社会发展同步、与人才需求同步,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新摇篮。(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