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由腾讯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产业互联网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人士就产业互联网当前的发展态势以及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讨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要发展数字工业,建设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必备的技术和重要的基础设施。
李毅中说,近几年工业互联网的实践探索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数据的采集、挖掘、整理、计算、传输,并形成了大数据产业;第二,运用互联网在企业内部把各个物理单元相连接,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车间;第三,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投资人、合作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密切联系,如个性化规模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第四,互联网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不同行业的跨国连通。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产业互联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革命性地改变了产业发展的环节和支撑条件,给产业的拓展、优化和提升带来了光明前景和广阔空间。产业互联网扩张了生产要素的弹性,使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刚性制约大大降低,提高了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和市场服务的精准性,有利于拓展产业发展领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弱化了对管理者管理服务的依赖,优化了管理者管理服务的手段。
对于如何通过产业互联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恒山认为需要要抓好三个方面:第一,强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加快传统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互联网骨干网和城域网、地区网的优化升级,同时,要进一步打好数据基础,积极构建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体系;第二,要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与城乡区域的融合发展,抓住建设数字乡村和打造智慧城市两个重点,推进智慧社会的建设;第三,要促进基础性营运环境的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的能动效应,坚持审慎监管,促进常规性政策支持体系的不断优化。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认为,传统产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在于,认知世界的能力调整得不够快,因而很多制订出来的政策在传统产业中很难落实。产业互联网要求产业提升认知能力,才能真正推动产业互联网的技术赋能以及数字化趋势。因此,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就在于产业认知能力的转换,避免用工业时代的逻辑衡量数字技术。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一直在探索如何真正地助力互联网以外的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给中国带来真正的数字竞争力。
司晓介绍说,腾讯研究院持续做了五年的“数字中国指数”,通过腾讯、滴滴、美团、携程、大众点评、猫眼、拼多多等产品的数据,度量中国数字化的区域发展情况。今年,腾讯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推出了“国家数字竞争力系列报告”,期望度量主要国家数字竞争力的变化。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李刚援引即将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2019》报告称,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9.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0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2.28%上升至33.22%。数字产业增速较快,显示出产业互联网是这一轮数字化进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并且已经进入发展黄金期。
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吴绪亮介绍了《国家数字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大背景下,如何牢牢把握新一轮经济增长期,高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时代给每一个国家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