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私域被继续瓜分私域流量将如何改变企业营销决策?

2019-06-05 23:2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艾永亮 最近半年,一个全新的名词“私域流量”频繁进入我们的视野,它伴随着社交

  最近半年,一个全新的名词“私域流量”频繁进入我们的视野,它伴随着社交电商和微商而出现的,但它却不是这么一个局部的概念,事实上它已经悄然改变着整个营销格局。

  5月17日,百度发布了十四年来首次出现亏损的2019年一季度财报,这也是私域流量影响的结果。于是我们需要站在更大尺度上重新审视营销格局与私域流量。

  到底什么是私域流量?私域流量是如何准备演变的?私域流量背后的成因是什么?私域流量将如何改变企业营销决策?什么是私域流量

  “流量”是互联网里的基本概念。这里的“流量”不是指移动联通的流量套餐,流量套餐里的流量指的是通信数据量。

  PV(page view)指的是页面浏览次数,放在公众号里就是阅读数。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很可能一个用户访问了多个页面,也很可能打开一个页面还没看完就关了,这种情况很难说是有效的流量。

  于是我们使用更多的是UV(unique visitor),指的是网站访问人数,不管你打开过多少页面都算一个人。

  电视台也有流量。到了除夕晚上8点,人们都搬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于是春晚就拥有了世界上同一时刻最大的流量。

  步行街也有流量。什么时候去重庆解放碑步行街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密密麻麻的人群。

  对于网站而言,流量是属于网站主的。淘宝的流量属于阿里巴巴,百度搜索的流量属于百度。

  我们又发现对于步行街和电视台是两种不同的流量,于是可以将流量按照所有权划分为两类: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

  然而实际上,绝对的公域流量是不存在的,任何区域都有主管单位,比如步行街是有步行街管委会的,在步行街上开店时候要给管委会交租金。甚至连公园都是有管理处的,摆摊设点也是要交租的。

  一家商场开在步行街上,商场里的流量相对于步行街就是私域流量,而步行街的流量相对于商场就是公域流量。

  从百度搜索结果里打开了淘宝,淘宝里的流量相对于百度就是私域流量,而百度的流量相对于淘宝就是公域流量。

  从淘宝里打开一个网店,网店里的流量相对于淘宝就是私域流量,而淘宝的流量相对于网店又成了公域流量。

  公众号的流量相对于微信就是私域流量,微信的流量相对于公众号就是公域流量,但是微信的流量相对于苹果IOS就是私域流量。

  之前我们看到很多文章对私域流量的定义,基本都是站在电商的或是自媒体的局部领域相对于淘宝或者微信来进行的定义。例如:

  私域流量,是商家可以自己去把握的流量,也就是我们最近一年都在强调的例如:微淘流量、直播流量、群聊等渠道引进的流量,统称为私域流量,微淘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

  私域的定义是,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私域通常的呈现形式是个人微信号、微信群、小程序或自主APP。

  私域流量指的是需要通过沉淀及积累来获得的、更加精准、转化率更高的垂直领域流量。主要例子有微信公众号内容推文带来加微信的用户、微信朋友圈分享进群的用户、淘宝直播粉丝等等。

  看完上面这个部分,你可能已经发现,私域流量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就存在。但是为什么现在被提出来,又受到如此的重视呢?

  原因是私域流量的私域正在逐层裂变,裂变后的更小私域已经到了个人的维度。于是我们突然之间强烈感觉的到它的存在。

  过去顶级私域流量主——央视可以触达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只要能在央视上唱首歌就能成为全民明星,只要在央视上打个广告就能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当年无数企业不惜用尽所有资金外加外债,去争夺央视标王,就是因为这是一场必赢的豪赌。

  无数品牌正式借助央视强大的私域流量一炮走红。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秦池酒和爱多VCD。

  1995年,山东临朐县一县属小型国有企业的秦池以6666万元抢摘“王冠”后,次年收入便高达9.8亿元。

  1997年,28岁的爱多VCD胡志标以2.1亿元戴上“标王”桂冠,当年便实现16亿元营收。

  然而靠流量吹大的产品终究经不起考验,缺乏产品力,最终导致标王很快惨淡收场。

  2013年11月18日,第20届央视招标会依旧在梅地亚中心举办,但是这次没有了充气拱门,没有了气球,没有了各种条幅,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冷清和萧条。同时这次也是央视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对外公布招标数据,因为数据实在不好看。

  这是央视流量模式的转折点,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流量衰落。如今央视广告收入已经跌出三甲,甚至低于京东的广告收入。

  虽然他们远不及央视当年的流量强大,但是他们在各自的私域里成为该领域的公域流量。

  像百度、淘宝、微信这样的私域流量,相对于他们平台上的小私域,他们太大了,让人感觉它就是公域。就如同中国之大,让我们感觉这里就是公域,但是相对于地球,它显然是私域,相对于宇宙,那便是极其微小的私域。

  PC互联网时代,大家上网的入口就是百度。懒得记网址,就从百度一搜。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所有网站都要对百度十分友好。

  那时候流行的一个词叫“SEO”——搜索引擎优化。优化什么呢?优化自己的网站,以便让百度更好的索引(找到)自己的网站。

  当用户搜索相关关键词的时候,能更大概率展现自己的网站,进而打开网站,成为自己的流量。

  为了占得先机,大家甚至愿意花大价钱去直接购买百度的前排VIP位置,这就产生了另一词“SEM”——搜索引擎营销,让用户搜索关键词的时候一定能在第一页前排看到自己的网站。

  虽然花钱,但是比SEO来的快多了,所以某医院就很喜欢采用这种方式来推广,这也造就了百度的核心生意“竞价排名”。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很少再打开浏览器去看内容,自然也就很少去用百度搜索,因为你想看的东西都在一个一个的APP里,点击图标就能直接打开,体验远远好于网页的效果。

  比如,你想聊天就直接打开微信,你想看视频就直接打开爱奇艺,你想新闻就直接打开今日头条,你想买东西就直接打开淘宝。根本用不着打开浏览器,再在百度里搜索,再点击打开。

  你可能会想,百度为什么不在手机上继续索引微信、爱奇艺、今日头条、淘宝的内容呢?这样,大家还会首先打开百度。

  微信、爱奇艺、今日头条、淘宝,发现用户已经不再经过百度,而是直接到达自己的APP,那就没有必要在对百度友好了,至少在手机端。于是即便百度想索引他们的内容,他们也不让百度索引。

  这就让百度尴尬了,于是被逼无奈,自己开始做信息流。在2019年春晚花了10亿推自己的APP,又花了很多钱做百家号和熊掌号,希望建立自己在移动端的强力产品和内容体系。

  百度被截胡了,用户不去百度了,百度的私域流量减少了,企业在百度的营销投入也就减少了。

  从2015年开始百度营收增速就大幅放缓,最近两年百度的广告收入占比连续下降,2019年一季度财报出现了2005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而内容为王的背后是产品为王,微信、淘宝、抖音的内容是因为强有力的产品而产生的。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微信的私域流量进一步被分裂成上千万的公众号。每一个公众号都是一个小小的私域流量。因为粉丝对他们的关注,使得他们每次的推文都能直达用户,也就完成了一次曝光。

  从个人海淘开始,人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经营的商家。再经过微商的兴起和拼多多的助推,让我们发现原来每个个体的朋友圈就是一个极微私域流量池。

  微博、小红书、抖音也是一样,他们的私域流量被无数的KOC(素人博主)、网红和你身边的小伙伴所瓜分。

  恰恰是因为我们身边的朋友的华丽转型,让我们意识私域流量的存在。极微私域流量因为到了最小维度,很近很小很具体,不再像超大私域流量感觉像公域流量。

  仅售39元,通过一级分销60%收益+二级分销30%收益的模式,调动了大批微信用户进行自己的私域流量变现。从16日晚间8点上线个小时时间内,累计售出了超过13万份。

  不要把这理解为什么知识付费的崛起,这与知识付费关联不高,这里的课程只是充当了一个变形工具而已。

  于是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投放个人私域流量。虽然比起直接在微信投放要麻烦很多,但是效果却要好很多,因为购买除了他的流量,还有的信任背书。

  私域流量在近20多年间,持续不断的裂变,不断下沉,而这个趋势还将继续,越来越多的大私域流量将被微小私域所解体。

  互联网+的典型特征是“实时在线”,所有的人和设备,甚至是门店处于永久性连接状态,我们可以随时连接到每一个节点。

  这就让企业具备了随时触达用户的能力。方式和途径何其之多。二维码、小程序、直播、群、朋友圈、店铺、公众号、节目、社区、文章,甚至智能汽车、地跌、wifi、支付都可以帮助企业触达目标用户。

  企业不再需要依赖上网的入口——浏览器、搜索引擎、导航网站、门户站点,更不需要依赖传统媒体、线下卖场。

  你可以随时建立与用户的连接,与每一个用户的连接就是自主可控的流量池,而不是公域流量分配给你的流量。

  现在哪怕是一家小小的餐馆都知道要加建立和用户联系,通过公众号或者微信好友长期运营来就餐过的用户。于是此刻的产品不再是某一道菜品,而是这个餐馆,这个店。

  这样的产品便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用于交易的商品(菜品),商品的生命周期被拉长了,延长到购买之后的使用过程,甚至延长到了你不再使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量企业的普遍错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给自己的产品或企业开设公众号用于宣传营销,但是如果把公众号承包给市场部独立运营,与产品部在做的产品独立开来,那就错了!

  公众号不是一个存粹的营销窗口,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建立与用户长期联系,而联系的保持靠的是对用户持续产生价值,尤其是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的增值价值。所以公众号和商品是一体,合在一起组成为用户提供持续价值的产品。

  这导致用户很难坚守一个品牌或者一个产品,随机性消费变得更加频繁。在一个品类内的长尾变长变粗,每一个小品牌都有可能有自己的用户群体。

  这意味着每一个产品都有机会获得流量,而不会像过去一样所有的用户都被一个超大私域长期捕获。

  动动手指,就可以从一个平台换到另一个平台,从一家店换到另一家,从一种产品换到另一个产品。

  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用户在各种私域间的流动。于是小私域获得流量的门槛也就降低了。

  第一,不要把互联网当作营销的投放目的地,而是要把互联网当作建立用户连接的工具。

  过去大家把互联网就当作媒体看,在互联网上投广告就像在电视台投广告一样,这是把互联网当作另一个营销窗口。

  但是今天的互联网早已不是一个用户终端,而是构建各种连接的工具,所以才称为“互联网+”。

  举个栗子,你花20万预算在朋友圈投了一个广告,如果你把它看作是投放目的地,你就会让用户直接转化购买。如果你把它看作是连接工具,你就会联合其他的工具,比如公众号、群、甚至分销,建立和用户的弱连接,在你长期运营用户的过程中,逐渐转化购买和复购。

  此刻的购买一定是基于你对他的了解给出的最适合他的产品,而不是低价的诱惑。

  你越了解用户,自己的私域流量就会越强大,用户与你的关系也就越紧密,营销的成本就会越低,营销的效益就会越高。

  企业最可悲的就是用户在用你的产品,你却触达不到他。因为你从没考虑过要和他成为建立私域连接。

  我们大量企业虽然产品很好,但却与用户总是一面之缘,结果总在为获客发愁,永远都在花钱购买流量。

  请走点心,搞清楚哪些是潜在用户,哪些是现有用户,为他们度身定制运营方案,让他们感觉你的运营是有价值的,而不是被当作韭菜反复收割。

  营销届有个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我认为一半都说少了,有多少广告转化率还不到1%。

  我经常看到这种莫名其妙的广告。一个从没有见过的名字,一个从没见过的公司,一个从没见过的产品。不知道要传达的目的,不知道如何购买,不知道产品的价值。这种广告的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我必须强调一下,私域流量不是什么风口,不管你这一年会看到多少人讲,请你冷静。

  私域流量已经发生已久,还将继续裂变,你要做的就是认清楚这一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做营销。

  你真的需要自建私域流量吗?你有能力自建私域流量吗?构建私域流量的三个要素想清楚了吗?(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流量 私域 用户 产品 公域 企业 广告 app 网站 页面 央视 网店 定义 内容 个体 要素 抖音 转化率 商场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