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纵目科技正式发布了纵目1.0版本的自主泊车系统,宣告从环视ADAS走向自动驾驶。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该产品主打停车场和简单园区等无人、低速、车流少的场景,可实现室内导航、自动行驶、卸客后自主寻找停车位、泊车自动驾驶、接客等应用。目前已进入量产前的验证阶段,预计将于2019年量产。
对此,汽车分析师陈超卓向记者表示,“如果光演示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不考虑量产落地和商业模式,那么无人驾驶纯粹是低科技,不是高科技”。
而根据纵目科技的开发路径来看,2018年,将实现针对大型商场等地下车库的L4级别的自主泊车1.0;2019年,实现自主泊车2.0,针对园区内的自主泊车,叠加覆盖此前1.0的全部场景;2020年,推出针对简单城市路况的L4自主泊车3.0,并通过高精度地图,场景涉及简单社会化道路。
同时,随着共享出行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陈超卓表示,共享汽车的普及,关键在于用户体验。
在他看来,造成用户体验糟糕的原因之一,正是停车问题。而园区、停车场的低速自动驾驶及自动泊车,是可以落地量产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最大的应用前景,就在于共享汽车的高峰地点潮汐调度管理,从而提高每台车的使用次数,使共享汽车更快实现盈亏平衡。
对此,纵目公司CEO唐锐向记者表示,“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是一对兄弟概念,共享出行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自主泊车。
他提到,当共享出行与自主泊车结合后,车可实现自动定位、自动接人、自动停车、自行加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驾驶。同时,该系统依靠纯视觉系统,不需改变停车场,降低了企业这方面的改造成本。
免责声明:中国网汽车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从中长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短期要关注业绩增长能否和股价相匹配。
近期南船对旗下上市公司重组方案的调整,无疑引发了市场对此次南船业务整合的猜测。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