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吹响大学生化工创意设计挑战赛十五支决赛团队先睹为快

2019-06-13 14:32

  第二届大学生化工创意设计挑战赛自开放报名以来获得了广泛关注,至5月17日报名截止,共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的40支团队报名参赛。围绕本次大赛主题“新塑料经济”,参赛团队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和想法,更可喜的是,其中很多项目都结合了同学们的专业特长,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就像来自于东华大学的化纤工程研究团队所说的, 能更好地将研究中的成果从“书架”搬到“货架”。

  经过反复评定和筛选,最终15支队伍突破重围进入到决赛阶段。距离大赛还有一周时间,让我们现在就了解下这15支优胜团队的“真面目”,先睹为快!

  我们是来自浙江大学的AUGUST团队,成员有天津大学本科生孟洪旭和浙江大学研究生房子敬、樊卿乐、高扬。我们希望通过打造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塑料回收的全新商业模式,改变大众生活观念,从塑料垃圾产生和生产的源头解决,真正让中国的不可降解塑料占比趋近于零。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来自常州大学。此刻,我们有幸因高分子相聚在黑客松、我们年轻的心必将团结一致、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向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进行学习,迫切希望得到专家与同学们的指导!

  我们是来自清华大学化学系,由三名博士、一名博士后组成的团队。希望借由我们的专业知识、专业优势,发挥创新思维,让“塑料”回收利用更简单更有效!实现材料在初次加工成型后还可再次加工,进行焊接、愈合等,实现回收再利用。

  我们是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籍的人;有逻辑严密的本科队员、有经验丰富的博士生,也有善于统筹协作的队长;有着同样的目标,共同组成了这个小团队。我们以实力为盾、自信为矛、团结为勇气,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希望能收获满满!我们目标是从绿色化学、经济集约、性能升级等多个角度改进超级电容器。

  团队成员均为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生,其中三名成员参加了第一届化工创意挑战赛决赛。团队成员思维活跃,认真负责,获得过多项国家奖学金、科创奖学金等,均具有较多比赛参与经历。我们的项目围绕终端智能回收箱,适应社会环保需求,扩大塑料回收产业链。我们的口号就是:化育臻善,启境乐生!

  团队成员来自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仿生智能界面实验室,由一名硕士和三名本科生组成。团队成员在每日的实验过程中,配合默契、分工明确并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他们曾共同完成多个项目并在互相帮助下发表sci一区论文,在实验室的工作中他们也曾也与塑料相关企业合作。我们团队成员满怀热情来参加这次大赛,很期待比赛的同时能够接触到其他高校优秀的化工人。希望我们在参加比赛中能够学习对手的优点,也希望我们的团队经过这一次比赛后更加团结。当然最终的获奖是我们每一个成员目的,它带来的荣誉以及获得化工企业参观实习的机会也吸引着我们去克服各种困难、获得胜利。

  我们是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科创绿林队,我们团队针对功能新材料和塑料回收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希望我们团队能为塑料新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口号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塑料新经济成为一种时尚。

  化纤工程研究团队组内人员均为东华大学的校级工程研究中心——化纤工程研究中心的在读研究生。本团队主要从事聚酯、聚酰胺类塑料、化纤、纺织品的开发及改性研究。本次将我们近期具有商业化背景科研的新想法新成果带入比赛,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业界专家的建议,更好的将研究中的成果从“书架”搬到“货架“。我们的口号是:塑造梦想,纤动世界!

  低调小队由队长陈立伟、队员李涵婕和赵希崢成员组成,组内人员均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本科生。我们从袋装酸奶和茅台白酒包装获得灵感,研究设计了一款实现单次进出的润滑油柔性包装,有效解决了市场上润滑油二次使用、污染等问题。希望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能使此包装设计实现工业化生产。听我们的口号: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团队获得了GSVC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大中华地区第六名、创行中国区域赛科创赛银奖的成绩,且获得海洋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已申请NGO。团队为三所高校自发组建团队,有首席科学家中国药科大学材料学教授孟卫。商业指导为星巴克social impact吴姝女士,产品已经在递交粘合剂专利及替代填充材料的配比专利。本次比赛我们关注随着茶饮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产生的天然环保吸管问题。

  本团队的成员皆为硕士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分别为化工材料类(本科为高分子材料)、通信类、软件类以及应用数学。在交叉学科背景下,我们提出开发移动终端APP-智能回收设备联用体系,为不同种类的塑料制备不同的荧光标签,便于消费者参与到自助式塑料分类回收再利用的闭环中。

  我们就像一颗星星,坠入大海,必将激起万丈巨浪!希望在这次大赛中,对传统热解PVC塑料废物过程进行优化,实现该过程在常温即可、能耗较低、形成氯盐,低碳环保。

  本团队由五名成员组成,其中两名研究生、三名本科生。我们都对有机化学有着一定的兴趣,都有着一定的有机合成基础,对现代化工又不一样的见解于看法。我们相信:膜力无限,塑造未来!希望在这次大赛中有机会在功能性塑料材料方面进行创新。

  主要从事聚合物-超临界流体发泡与加工技术研究,参与并负责阻燃聚丙烯发泡材料和油水分离聚丙烯发泡材料等相关项目研发工作。团队口号:聚合物绿色加工,创建美好未来!

  我们来自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所在课题组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可控生物降解地膜专用聚酯的定制与加工技术“。Life Cycle指可降解塑料具有生命周期,起源于小分子回归于小分子,区别于始终以高分子存在的不可降解塑料。我们希望:可降解塑料让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