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区推广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从“定时定点”到“互联网+”

2019-06-15 13:56

  “我投放的是纸张,总共1.41千克,当可回收物正确投放后,箱体会自动读取物品重量,换算成积分计入卡内。积分可在积分兑换和垃圾袋发放一体机中兑换物品,带有二维码的垃圾袋也可以直接在一体机上扫码领取。”谈起使用方式,王阿姨如数家珍。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垃圾袋上的二维码记录了居民信息,确保巡检人员能找到每袋垃圾的“主人”,给投放的垃圾分类准确性评分,准确则奖励额外积分,否则扣除一定积分。

  据了解,这套互联网+和智能分类模式于2018年9月开始启用,通过投放智能餐厨垃圾收集设备、智能可回收设备、积分兑换和垃圾袋发放一体机设备,使餐厨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实现分类投放。这些设备具有垃圾称重、满载预警、不同类别垃圾识别的功能,居民从原先的混合投放,改变为细分投放。

  目前,奥林清华西区垃圾分类示范点的居民参与率达90%以上,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保持在85%到90%之间。

  吴江自2010年起就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最早是“二次分拣”模式,现在则普遍实行“定时定点回收模式”。“每户居民有一张垃圾分类信息卡,工作人员定时定点进小区回收垃圾时,居民可将家里的可回收物拿到回收点上,经过称重、折算以后,金额记录在卡上,居民可以凭卡到指定超市消费。”区城管局市容中心垃圾分类科科长钱惠胜介绍,去年,吴江城区回收2000多吨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回收量达到11吨,交易笔数达到300多万次。

  “定时定点回收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钱惠胜说。目前全区有349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需要大量垃圾收运人员。同时,该模式下,每个小区每周只有半天垃圾分类回收时间,居民生活垃圾最长需要存放一周,该模式下收运人员不足和时间限制弊端逐渐显现。

  “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代表着无人化、自助化的垃圾分类回收方式,将大大减少垃圾分类回收所需要的人力,消除垃圾投放的时间限制,提高分拣率。”钱惠胜表示,“今年,我们将在规范定时定点回收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和智能分类模式的运用范围,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准确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方便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记者 李裕强 编辑 费永新 刘逸)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