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ERN到全世界:万维网迎来25周岁生日!

2019-06-16 11:11

  1991年8月23号的时候,互联网迎来一个大事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向公众开放访问,这一天也被叫做“互联网用户日”(Internaut Day)。25年前的今天,公众首次能够访问到万维网。它由瑞士CERN的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设计和部署,且最终演变成为了我们今日所见到的互联网(Internet)。

  当然,“internet”(关于首字母大小写的讨论先放一边)不能和“World Wide Web”完全等价互换。

  前者在1969年实现了连接,指的是各节点间携带的信息;后者指该网络上的空间,那里存储着网页、文档等信息——若将WWW当做神经元,那么internet就是“突触”。

  1980年的时候,Berner-Lee在CERN打造了一个包含各人和软件模型的数据库,并且用上了“超文本”(hypertext)—— 一个网页链接着另一个已经存在的页面。

  在接下去的十年时间里,他还作了进一步的开发。他在1989年提出了“一个统一链接的信息系统”的概念、并结合了互联网/超文本,以帮助物理学家之间协作。

  最最初的网页(1991年8月6号上线),依然能够通过原始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访问到,不过当时只有CERN的内部用户能够访问到(一个简短的网页,解释了“WWW是什么”)。

  1991年8月23号,CERN之外的新用户也被邀请加入到这个网络(web),这也标志着它的纪念日(又称“Internaut Day”)。1993年4月,CERN宣布将web底层代码永久免费开放。

  Berners-Lee解释到:“如果把持着这项专有技术、并由我完全掌控,那它将永远不会有突飞猛进的那一天。让web成为一个开放系统,是让它走上全球化所必须作出的一个决定”。

  最后,尽管Berners-Lee觉得WWW仍有改进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web还是在25年后实现了宏伟的目标。至于下一个25年,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