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世为2011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意创业大赛优胜团队

2019-06-21 07:57

  2011年11月13日,在世为2011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意&创业大赛中三位男生凭借一份创业计划书《赛丹吧》获得了创新成果类冠军,他们分别是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08级的的刘鹏洋、李曦以及曾明。

  三位男生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赢得了众人的认可,正如他们所说,“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们在本次创业大赛夺冠了,虽然只是一个比赛,但是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成功者背后的辛酸。”

  《赛单吧》是面向都市白领和大学生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分享平台,专注于”快捷购物指引”和”消费记录分享”,以消费记录的分享来证明用户确实消费了这款产品,从而在分享的同时达到用户可以向该商品和卖场投票的目的。

  面对着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高校不断扩招后出现社会岗位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少大学生另辟蹊径,自主创业。三个大男生表示创业的想法一直在心中,而这个比赛真是她们梦想的一个起点,通过比赛,他们的创业梦想开始生根发芽。

  “很久以前我们就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当初并不想参加这个创业计划大赛的,因为怕想法暴露,引来更多的竞争者。可是后来觉得自主创业需要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我们还是学生,重心应放在学习上,于是就参加了这个创业计划大赛,自主创业的想法暂时搁置。”团队成员之一曾明略带遗憾地说到。

  虽然,他们未能真正走上创业的道路,而是以比赛的形式把她们的想法呈现出来。可是即使是将创业想法写成策划,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从上学期末开始着手准备,三个人一起到图书馆一坐就是一下午,商量着怎么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开学初期,各种学习压力剧增,各种考试接踵而至,三个男生不仅要应付学习上的问题,还要抽出时间赶策划。有时候,在宿舍对着电脑就是一整天,其中的苦闷压抑不言而喻。“都不知道,那么多的字是怎么凑出来的,再后来,我看电脑都想吐了。” 刘鹏洋打趣说,言语带着调侃的味道。

  “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富有理想的,趁着自己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到了三四十岁的年纪,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上班,激情与梦想也已不在了。我们想趁着自己年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成员之一李曦告诉空谷记者。正是这样的一份对梦想的执着,他们将创业的想法融于本次比赛,将梦想付诸于真正的实践中。

  比赛取得了胜利,但整个比赛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 “在比赛还未开始之前,我们便将所有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所以在PPT答辩环节,评委的问题我们几乎都回答得游刃有余,那些答案其实是不自觉便从脑海里蹦出来。”团队成员之一刘鹏洋向空谷记者讲述到,经过数次改动,他们的想法由幼稚到成熟,从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到落实纸上。

  在准备比赛的时间里,他们做了许多实地调查。可是调查的过程却时常碰壁,有些商家一听她们不是来买东西的,立刻闭口不谈;想找到相关负责人,但人家听说是来调查的,立马以负责人不在为借口推辞。而且,有时候跑一天下来,连半点有价值的消息都没打听到。曾明告诉记者,“实地调查很困难,问了许多店家关于点评、反馈等等问题,可是商家都不愿说。最后还是通过朋友,才打听到信息。”虽然准备比赛的过程困难重重,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中国的消费能力日益提高,消费人群也由从前的盲目崇拜名牌与价格到现在更为精明而实际,面对中国广大的消费群体,消费指南是符合当前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评委老师在点评时说道,他们的创业计划市场分析非常的清晰详细,对于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楚,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如果实行起来,可行性较高,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宣传到位以及创业计划大赛中积累的名气,目前已经有人想投资我们的创业计划了,另外也有一些项目负责人找到我们,想让我们加入他们的团队。”团队成员曾明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到。“能在众多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靠的是精心的准备与现场的发挥,但能博得大众的认可,靠的则是实力与人气。”

  不少参赛的选手都表示,通过参与世为2011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意&创业大赛,一方面能够结合专业知识,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撰写商业计划书,清楚的了解企业项目的研发过程;另一方面,了解到一个项目或者技术推广成为市场上畅销产品的全过程,为将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实施科技创新和项目研发提供更多的思路。(中国网)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