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宣布裁员,提到说要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滴滴CEO程维甚至提到,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会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继续加大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因此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
相比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滴滴可能算得上是裁员“最诚实”的互联网公司了。直接宣布“裁员15%,涉及2000人左右”简单、干脆。
其他公司就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了。这半年来,国内被媒体曝光裁员的互联网公司里,几乎没有一家真正承认自己“裁员”,“人员优化”、“末尾淘汰”、“组织整合”会成为科技公司应对媒体采访时的标准话术。
相比于海外的科技公司,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裁员显得粗暴太多,甚至往往惹出一地鸡毛。我们可以看一看4个月来,国内外各家科技公司是如何回应裁员传闻的。
今年2月,有网易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称网易严选在除夕前通知裁员,年后还会裁30%,预计从1400人裁到900人,程序员400个人要优化一半。
知乎上一位名为Yolanda的网友自称是这次被裁员工。她提到说,1月31日被HR约谈后“稀里糊涂”签了协议,获得了2个月薪资赔偿。等她查询劳动法反应过在和HR理论时,HR不承认这是裁员,说是“协商离职”,其中N+1的赔偿金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假期折算。
在知乎《如何评价网易严选于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2月1日裁员?》的相关讨论中,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刷新了底线”,春节前夕裁员严重挑战传统价值观。
网易严选方面后来在回应澎湃新闻时用了这样的说法:为了不断迎接市场的挑战,网易严选团队从未停止过引入行业人才,也在持续深入调整优化团队,保持团队高水准业务能力,敬请大家关注相关岗位招聘信息。
2018年12月,脉脉职言社区传出摩拜单车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裁员幅度达30%,市场部几乎全部被裁。
当时摩拜回应华西都市报旗下的封面新闻称,“公司正在正常的业务调整,部分岗位仍在招聘中。为更好地聚焦核心能力,让组织变得更加贴近业务,提升业务的推进效率,摩拜单车于下半年进行了两次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相应的岗位也有所调整。”
2018年12月,知乎被曝开启大裁员动作。多名认证为知乎员工的网友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了这一消息,并称“裁员比例或达20%”,涉及人数达300人;甚至还有留言称,“上午还在改Bug,下午就接到了消息”,“商业广告部门,当天谈裁员当天强制离开公司”。
不过,这一消息遭到了知乎官方否认。知乎方面称,每年年底公司都会进行员工绩效评估,予以相应的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目前多个岗位在广泛招募人才中。
2018年12月,据36氪报道称,斗鱼直播近期出现了紧急裁员事件,斗鱼深圳团队大约70名员工在没有收到任何邮件通知的情况下,被口头传达了裁员消息。
随后,斗鱼方面进行了官方回应。斗鱼表示:“深圳团队只是斗鱼某个业务线上几个团队中的一个,此次只是团队正常的优化调整。”
2018年11月,当时网易科技报道称锤子科技实际已开启全公司裁员计划:第一波主要是研发、供应链,之后是市场,第三波裁员也已经开始了,最终只留下40%的人员。
当时锤子方面回应称,并未出现“不够员工开支”的问题,而文中提到的大规模裁员,实为根据现有的产品线对各地的技术人员进行整合。
去年11月,华尔街见闻旗下的“全天候科技”在去年11月曾报道,一位名为“蒋玉菡”的脉脉用户透露,京东的人员优化力度在增加,意图裁员却不对外声张,主要表现在:绩效考核评价变严;各种监控数据;打车查21点就叫车的人,晚餐查加班吃加班餐、加班时间短的人。
京东方面后来称“这是谣言”,并表示“正常的人员流动是每个公司都会遇到的常规情况,年底根据员工绩效考核开展末位优化也是每个公司的常规动作。京东每年定期都会针对所有人员开展绩效评价和人才盘点,对优秀人员给予更大的激励和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绩效表现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岗位调整和优化。”
相比于国内裁员的“人员优化”、“末尾淘汰”、“组织整合”说法,几家海外科技公司就显得文明多了,甚至出现了被裁员工借助工会号称要炒掉CEO的现象。
暴雪在2月份发布四季度财报后宣布,计划裁掉8%的员工,按照2018年暴雪所拥有的员工数9600名,8%的意味着有近800人将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此次裁掉的近8%的员工,主要集中于暴雪公司和电竞部门。暴雪则是承诺会为非自愿离职员工提供离职补偿,安排好那些被解雇员工的解雇赔偿金,并协助这些员工转职、提供就业援助。
不过,暴雪员工通过美国游戏工人联合会在推特上抗议此次裁员。甚至提到说,“上世纪80年代CEO的平均工资是员工薪水的30倍,而如今CEO的平均工资则是员工的500倍。颠倒800位员工的生活,同时给你和你西装革履的朋友数百万的奖励,这不是领导力,这是偷窃”,最后号召被裁工人联合起来去炒掉暴雪CEO。
今年1月,特斯拉同样宣布裁员7%。美国媒体CNBC获得的离职协议显示,被解雇的特斯拉员工将可获得至少60天的工资和福利,无论他们是否签署了该协议。在今年3月到期后,签约的员工还可以获得部分由特斯拉支付的COBRA医疗保险。根据他们为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工作的时间长短,还可以获得额外的遣散费。
今年1月,SpaceX公司计划将其员工人数减少10%,即裁掉大约600名员工。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SpaceX的裁员与特斯拉不同。他说,特斯拉裁员是为了“竭尽全力控制成本”,以便让电动汽车成为“人人买得起”的交通工具。而SpaceX的裁员是因为公司要应付“两个绝对疯狂项目”:Starlink和星际飞船。
宣布裁员后,SpaceX的处理相对平和,除了常规的裁员补助之外,同时还会为员工提供简历撰写和求职协助,以及其他一些离职福利。
我们不能说以上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优化”实质就是裁员,但不管是裁员,还是优化,国内互联网公司和美国科技公司的裁员相比都差了一截。
一方面对被裁员工缺乏太多关怀,往往以“淘汰”这种字眼直接打击员工自尊心,更不可能帮助员工提供就业协助,甚至往往是上午宣布裁员,下午就直接“让人滚蛋”。甚至出现“电脑瞬间被没收”、“饭卡当晚被停”、“3分钟办离职”、“优先裁未婚未孕女性”这类现象,搞得一地鸡毛。
另一方面往往是裁员补助也是能逃就逃能躲就躲,甚至出现员工现身说法,辟谣公司向媒体所说的高额赔偿为不实言论的说法。
我们可以好好看分析一下,为什么“优化”往往会成为很多公司裁员时的标准线、应对媒体挑战,把负面效应降到最低。裁员往往容易被媒体联想到利润亏损、业绩下滑这些内容,用“优化”这个词的时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媒体讨论声调,在公关层面是一个相对稳妥的线、裁员会面临法律挑战,而“优化”不会。《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对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一没工会、二懒得和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优化”当然来得简单省事。
3、裁员要付出更高成本,“优化”可以把责任归咎员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违法裁员,公司需要支付的赔偿金标准是2N个月的工资。N是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不满半年按半年计算,满半年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然而,大多数公司是不想付出这块成本的,既要裁员又不想补偿,“淘汰”、“优化”就成了最好的托词。
这一次滴滴直接宣布裁员,不仅在媒体舆论、用人成本方面都会面临更大考验。但从法律法规和公共责任的角度来看,诚实裁员,我们反倒要敬它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