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名企争相布局大数据智能化给重庆带来了什么?

2019-06-28 05:24

  山城重庆,大智若“渝”。自重庆于2017年年底首次提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来。

  一年多时间里,这座以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优势产业著称的传统工业城市迎来一场全新的锐变,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将重庆作为投资布局的首选“目的地”。

  而随着BAT等一批互联网“巨头”、名企纷至沓来,多个新兴产业项目落地,重庆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获得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当地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6月18日,由重庆两江新区、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打造的阿里云创新中心(重庆)在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启动。这是继北京、杭州之后,阿里云布局的第3个重点创新中心。

  据介绍,作为阿里巴巴在渝的投资布局之一,该项目将以阿里云生态、清华系优势资源为依托,通过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从孵化中小企业、助推重庆产业转型等方面发力,服务重庆数字经济发展。

  阿里云创新中心在全球都有布局,尤其在培育独角兽方面很有经验,累计孵化出30多家行业标杆或独角兽企业,实现600多亿元融资。

  而按计划,阿里云创新中心(重庆)将在未来3年内孵化100多家中小型数字经济企业,这其中可能就会出现未来的行业标杆或“独角兽企业”。就此而言,该中心的落地对于助力重庆培育大数据智能化企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意义重大。

  其实,阿里巴巴与重庆“结缘”已久。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就正式入渝,在渝成立了分公司。此后几年,重庆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农村淘宝、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

  进入2018年,阿里巴巴在渝加大投资布局力度与步伐,马云也前后数次到访重庆。当年1月,重庆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阿里巴巴将在渝设立区域中心,打造基于“城市大脑”的“智能重庆”,并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三大领域深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目标是将重庆打造为亚洲最智能特大型城市。

  紧接着,4月9日,市政府再次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在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科技金融和大数据人才培养等3大领域集中签订一批项目的合作协议。

  一年来两度签约,意味着重庆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合作不断深化。未来,阿里巴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全面应用到重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助推重庆高质量发展。

  比如,“城市大脑”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从而自动调配公共资源,最终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包括交通拥堵在内的城市各项“疑难杂症”的超级人工智能;阿里巴巴推出的全新工业互联网平台“飞象”将在3年内接入100万工业设备,助力重庆4000家制造企业实现“智造”。

  除了打造“智能重庆”,为支撑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阿里巴巴还加快和重庆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已与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根据规划,阿里巴巴3年内将在重庆培养3000名智能产业人才,为重庆“新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阿里巴巴的大手笔投资布局重庆无疑透露出其对重庆发展的看好。事实上,自2017年年底重庆提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以来,除了阿里巴巴外,腾讯、百度、京东、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来渝加快布局,有力带动了重庆智能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

  其中,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去年一年内三次来重庆,每次间隔时间4个月,充分凸显出腾讯对在渝业务发展的重视。

  2017年12月,马化腾专程来重庆在长江索道为乘车码“站台”,同期重庆市政府与腾讯公司签署了深入推进重庆大数据和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深化大数据和智能产业发展,依托腾讯的数据资源、云计算大数据能力以及微信等社交平台产品,结合重庆产业发展特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战略合作。

  去年1月,腾讯云重庆黑石数据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服务。该数据中心将以重庆工业为中心,助力西南地区工业实现智能化转型。此前,早在2013年,腾讯便在重庆开建其中西部地区的首个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

  为乘车码“站台”4个月后,马化腾再次来到重庆,参加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随之而来的,是腾讯云(重庆)工业互联网智能超算中心等项目。

  同时,腾讯公司还与长安汽车签署智能网联汽车合资合作协议,正式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基于腾讯云(重庆)工业互联网智能超算中心项目,腾讯云将与长安汽车合作共建智能汽车工业设计云、长安系大数据项目,并为长安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等领域项目提供资源和服务支撑。

  去年8月,马化腾年内第二次来到重庆,参加参加首届智博会。马化腾在智博会上宣布:腾讯西南区域总部正式落户重庆。又是4个月后,12月4日,马化腾年内第三次来到重庆。也意味着腾讯将依托西南总部、西部云计算中心等,在更多领域深化在渝业务拓展。

  除了阿里巴巴、腾讯外,同为BAT三巨头之一,正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百度自然也不会错过重庆这个汽车产业基地重镇,近年来先后与长安汽车、力帆汽车、盼达用车、小康工业集团等车企达成合作,将在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入合作。

  京东、小米、华为等名企也没落后。去年4月11日,京东集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同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将重庆打造为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和应用示范样板城市。

  今年6月13日,由重庆市南岸区政府和京东云携手打造的重庆京东云新经济展示中心正式启动,同时京东也宣布京东医药西南总部将落地重庆南岸。

  据了解,早在2014年,京东就已在重庆布局,涉及电商、金融、物流、商事等多个板块。2017年11月,位于巴南区的京东重庆“亚洲一号”全面投入使用,这是重庆智能化程度最高、面积最大的现代化物流仓储系统。

  另外,据媒体近期报道,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在重庆新设立了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由小米科技100%控股,最终受益人为雷军。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创业投资及咨询业务。去年4月10日,重庆市与小米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深化智能制造与智能化应用、大数据产业、新零售、消费金融等展开合作。

  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与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在大数据智能化领域创新成果众多,这也契合重庆当下的产业发展方向。

  去年5月,重庆市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重庆与华为将以智能产业、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智能化应用为重点,围绕智能终端、智能超算、物联网、软件开发、物流云平台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今年5月30日,以“智能进化 平台应变”为主题的华为重庆智能化城市峰会举行。渝北区政府、丰都县政府、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机电集团下属重庆工业赋能创新中心分别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涉及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上述展现的只是部分互联网明星企业在重庆的项目布局,但足以展现出重庆对外的吸引力。为何在互联网领域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重庆近年来会变得如此“炙手可热”,吸引众多“巨头”企业争相抢滩呢?

  分析来看,重庆的政策、产业优势,以及发展大数据智能化战略的决心和产业互联网的巨大市场潜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众所周知,近两年来,受宏观大环境和自身产业结构影响,以汽车、电子制造业为支柱的重庆工业面临深度调整,尤其汽车产业增长乏力,部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让重庆经济也遭遇下行压力。向智能化转型,成为重庆传统制造业“突围”的关键一招。

  为此,2017年11月,重庆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八项行动计划”中,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被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重庆希望通过实施该计划为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瞄准智能产业“风口”打造新的增长点。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人士此前透露,要发展大数据智能产业,“软硬”同时发力。一方面着力推进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硬件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超算、软件服务、物联网、数字内容等软型产业发展。

  重庆的目标是到2020年培育10家以上中国领先的智能产业龙头企业,智能产业规模达7500亿元。力争到2020年,重庆工业增加值达1万亿元左右,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0%左右;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智能产业基地、中国一流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和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发展大数据智能企业,促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去年来,重庆大动作不断,不仅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更出台了若干实施方案、意见,针对智能制造、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各种政策、资金扶持。

  同时,为弥补重庆科创实力不足和大数据智能人才缺乏的短板,重庆加强招才引智,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的科学城,联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西部创新基地。

  2017年11月22日,重庆市科委发布《重庆市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到2020年,重庆将力争引进国内外100所以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以多种模式落户重庆,最高支持额度达5000万元。

  具体来说,重庆将以智能化为引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全面开展技术研发、智力支持、成果转化和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等合作。

  自《方案》出炉后,重庆加快引进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步伐,取得了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重庆已经与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比利时鲁汶大学,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学院、中国工程院、西北工业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个知名院校达成合作,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还在渝设立分校。

  重庆面向未来的雄心和布局,无疑让一大批大数据智能化企业闻到了机会,由此吸引到多个高投资、高产出、高技术的项目落地重庆。

  据统计,2018年重庆签约的大数据智能化项目投资高达3900亿元,全球排名前五位的机器人企业中有4家已落户重庆。其中,包括联合微电子中心、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项目、全球低轨卫星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比亚迪汽车电池项目等多个百亿级项目。

  同时,一批大数据智能化行业领先企业也在重庆应势而生。云从科技“人脸识别”技术打破多项世界纪录,猪八戒网跻身全球领先的人才共享平台,誉存科技在大数据金融风控领域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随着重庆新兴智能产业迎来迅猛发展,重庆产业格局正迎来可喜变化。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智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640亿元,同比增长19.2%,带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3.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22.9%、18%。

  需要指出的,重庆能吸引大批大数据智能企业投资布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工业互联网的巨大市场潜力。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或工业互联网方向发展。而这些,正是重庆的强项,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一方面,重庆制造业拥有我国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门类,制造业总规模接近2万亿元。另一方面,重庆是国家首批5G应用示范城市,中国工业互联网顶级公共标识解析节点的五个总部之一,也是设在重庆。

  按计划,到2020年,重庆要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形成3至5个具备国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0家龙头引领企业,2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100个试点示范项目,建成20个智能工厂和200个数字化车间,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生态。这些都给重庆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