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Web”)是互联网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它分为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程序,万维网可以让Web客户端访问和浏览Web服务器上的页面。1989年,欧洲原子核研究会(简称“CERN”)的研究员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撰写和提交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一文,建议CERN采用超文本技术(Hypertext)把各个实验室连接起来,这一系统建成之后,可以推广和造福全世界。蒂姆.伯纳斯.李的建议引发了CERN内部轩然大波,负责人认为CERN终究是核物理实验室、而不是计算机网络研究中心,便否定了蒂姆.伯纳斯.李的建议。
重振旗鼓的蒂姆.伯纳斯.李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再一次修改、增补和完善《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比如,他加入了超文本的开发步骤和应用前景的阐述),交由负责人审批,负责人认为蒂姆.伯纳斯.李值得小规模的试试看,就批准了他的建议、且下拨一笔研究经费。蒂姆.伯纳斯.李用这一笔研究经费购买了一台NEXT计算机,和助手一起研发试验性的系统,于1989年夏季开发出了第一个Web客户机和Web服务器,他把这一发明命名为“World Wide Web”,即“。30年之后的现今,蒂姆.伯纳斯.李发布了一封公开信,表达了他对万维网的忧虑和反思。
蒂姆.伯纳斯.李认为多重因素正在破坏万维网的功能、损害它的积极意义,保护万维网的种种行动已是现今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了,他把万维网面临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三大类:一.预谋和恶意的罪行,比如国家级的黑客攻击、种种犯罪行为、线上骚扰和网络暴力等等;二.损害用户的切身利益和使用体验、产生不良效果的系统设计,比如某些网站为了高流量而纵容“标题党”、猎奇信息和虚假信息大肆泛滥;三.与万维网设计的初衷相悖的负面情况,比如蒂姆.伯纳斯.李希望万维网提高交流的效率、促进人们的相互理解,可网络上正出现“部落化”、“粗鄙化”和“极端化”的趋势。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维网面临的严峻问题也不是一夕之间突发的,不能责怪某个国家、某个社交媒体或某个用户,蒂姆.伯纳斯.李认为全世界的网络社群要齐心协力、凝聚为一个“万维网共同体”,才可以化解那些棘手的问题。2018年11月,蒂姆.伯纳斯.李运营的中立机构“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在里斯本全球网络峰会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全球网络契约”(Contract for the Web)的运动,希望为万维网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则,法国和某一社交媒体、某一搜索引擎等等50多家公司签署了这一契约,契约的全文将于2019年5月公布。
目前,互联网用户对科技巨头的非法行为、个人隐私的安全、互联网的公开公平性等等的担忧与日俱增,层出不穷的问题和数之不尽的漏洞也一再火上浇油。2019年2月17日,某一视频网站的用户在这一平台的推荐算法中,发现了一个“虫洞”(wormhole),它可以把用户们引入一个隐蔽的非法圈子;2月底,某一社交媒体的用户,发现众多的应用程序与这一社交媒体存在数据共享,但数据共享的情况并未告知用户。
公开信的结尾,蒂姆.伯纳斯.李对万维网、以及整个互联网的未来仍是信心十足,他认为万维网会在未来的30内得以改善,互联网属于每一位用户,只要人们的力量和决心汇聚在一起,一定能解决互联网面临的种种问题。
小考题:你的互联网使用体验是不是越来越糟了?你认为网络中的戾气从何而来?欢迎你留言讨论。
(本号专注于科技前沿、历史拾遗、奇闻异事和人物品鉴,还望你的关注和订阅,万分感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