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8日18时30分讯(记者 李天春)39名研究生,4人做行管运营,19人做内容生产,16人做推广经营。这是媒体运营的架构吗?恭喜你,答对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们,在刚刚结束的学期中,系统学习了《媒介经营与管理》,并模拟媒体的组织架构开展实战操作。重庆籍的何春阳是这群研究生中的一员。上周,她前往中央电视台实习,正在参与一个文化类栏目的短视频项目推广。
今(18)日下午,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电话采访时,何春阳正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准备去参加实习单位组织的一个内部会议。“学了《媒介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我和同学们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经营任务。但是,收获远不是钱的问题。”电话那一头,清晰地传来何春阳的笑声。
刚刚结束了学期,何春阳和同学们刚好学了一门课程——《媒介经营与管理》,杨清波副教授是主讲老师。
这门课程对于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们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还真是一个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杨清波是资深新闻人,曾在新闻单位工作多年,他在教学改革中始终强调并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倡导弥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鸿沟。接到新的研究生教学任务后,便利用丰富的从业经验,大胆创意策划,模拟成立“传媒机构”,设立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等管理层级,下设行管运营中心、内容生产中心、推广经营中心三大板块。全班39名研究生,竞争上岗各个管理岗位,4人做行管运营,19人做内容生产,16人做推广经营,实打实的模拟媒体运行模式展开教学。
课堂上的“媒体”开始运转。杨清波给内容生产中心下了“每周一推”的推文任务,给推广经营中心下了经营KPI:完成2000元的经营创收。大家在内容生产及推广经营中触及和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理论和讨论中寻找答案、引发思考。
性格活泼的何春阳,是推广经营中心的负责人。经营KPI对于在校的研究生而言,压力不是一般大,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钱?
“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练就真功夫。”何春阳一咬牙,带领“小伙伴”们,借助《每日川外》微信公众号平台,硬起扛起了这个“重担”。
做策划、跑客户、发稿子,一学期下来。何春阳和同学们欣喜发现,大伙齐心协力,居然实现了3100元的经营创收。除去运行成本,尚余1500元。
既能学到知识,还创收赚钱,当然值得乐一乐。但是,何春阳说,她和同学们的收获远不是钱的问题。
“之前的学习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多时候思维是被框定了的。经过媒介经营管理的实践后,自身的新闻素养得到了补充。”何春阳说,通过实战操作,她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运营意识得到加强。比如,时间意识、分配意识、角色意识、前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等。这些意识能够指引做出更加正确的行动;
第二、多维思维得到锻炼。这种锻炼包括正向延展、逆向思维、横向关联、发散思维、超前思维,这些思维的运用将对今后毕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系统管理能力提升。对于一个媒体机构的组织架构、管理规范、管理职责和原则、考核方法等,借助这堂课的仿真模拟演练,她切身体会了到了其中奥妙。
陈立均在读本科时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读研究生时,是新闻与传播专业,也算是一种专业跨界。
“读了很多书,自认为文笔还可以,但是要把文章变成新闻稿,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陈立均说,在模拟媒体运营过程中,她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参与项目策划、创意文案的拟定等。按照商家的要求,要和同学们一起反复修改策划方案。当方案得到客户认可的时候,她感到很有成就感。
以前,陈立均对媒体不太熟悉。她认为《媒介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她拓宽视野,真切感知社会的竞争和媒体的运营模式。这一切,无疑对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老家在辽宁朝阳市的杨帆,不远千里到四川外国语大学求学。从东北到西南,基本上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因为对于新闻媒体的热爱,他读研究生时选择了新闻与传播专业。
杨帆是一名“写手”。谈到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时,他认为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视野的开阔、方向的规划、思维的磨砺、文笔的提升、技术的训练、有爱的氛围。
“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比课堂中学到的更加具体,更加深刻。”杨帆说,由于课堂时间宝贵,不适合深入讨论经营的具体操作,杨清波老师就专门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晚上到教室里集结了相关负责人,手把手地交给大家如何与商家谈判,如何将文章又好又快的写出来,如何在文章质量与商家满意之间斡旋。在他完成的两篇文章中都得到杨清波的一对一指导,这样的经历让他收获颇丰。
做新闻的人,不但要有理想,而且还要有情怀。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次,何春阳和同学们找到了答案。
知识学到了,钱也赚了,够开心了吧。可是,经营创收的1500元结余怎么分配?同学们达成一致意见:捐给需要帮助的人群。
本来一开始,大家计划是把剩余的钱搞一个大班聚。何春阳说,在课程快结束时她建议,把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建议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成。
7月6日上午9时许,何春阳与魏晗冰、田抒航、胡一凡一道,前往一家整形外科医院,代表全班同学为3名贫困烧伤儿童送去了礼物和温暖,并将1500元经营创收结余全部捐助给这些孩子。
也许,1500元的捐助微不足道,但是,它也代表了一群年轻的大学生的情怀,金额多少已经不重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8日18时30分讯(记者 李天春)39名研究生,4人做行管运营,19人做内容生产,16人做推广经营。这是媒体运营的架构吗?恭喜你,答对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们,在刚刚结束的学期中,系统学习了《媒介经营与管理》,并模拟媒体的组织架构开展实战操作。重庆籍的何春阳是这群研究生中的一员。上周,她前往中央电视台实习,正在参与一个文化类栏目的短视频项目推广。
今(18)日下午,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电话采访时,何春阳正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准备去参加实习单位组织的一个内部会议。“学了《媒介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我和同学们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经营任务。但是,收获远不是钱的问题。”电话那一头,清晰地传来何春阳的笑声。
刚刚结束了学期,何春阳和同学们刚好学了一门课程——《媒介经营与管理》,杨清波副教授是主讲老师。
这门课程对于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们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还真是一个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杨清波是资深新闻人,曾在新闻单位工作多年,他在教学改革中始终强调并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倡导弥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鸿沟。接到新的研究生教学任务后,便利用丰富的从业经验,大胆创意策划,模拟成立“传媒机构”,设立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等管理层级,下设行管运营中心、内容生产中心、推广经营中心三大板块。全班39名研究生,竞争上岗各个管理岗位,4人做行管运营,19人做内容生产,16人做推广经营,实打实的模拟媒体运行模式展开教学。
课堂上的“媒体”开始运转。杨清波给内容生产中心下了“每周一推”的推文任务,给推广经营中心下了经营KPI:完成2000元的经营创收。大家在内容生产及推广经营中触及和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理论和讨论中寻找答案、引发思考。
性格活泼的何春阳,是推广经营中心的负责人。经营KPI对于在校的研究生而言,压力不是一般大,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钱?
“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练就真功夫。”何春阳一咬牙,带领“小伙伴”们,借助《每日川外》微信公众号平台,硬起扛起了这个“重担”。
做策划、跑客户、发稿子,一学期下来。何春阳和同学们欣喜发现,大伙齐心协力,居然实现了3100元的经营创收。除去运行成本,尚余1500元。
既能学到知识,还创收赚钱,当然值得乐一乐。但是,何春阳说,她和同学们的收获远不是钱的问题。
“之前的学习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多时候思维是被框定了的。经过媒介经营管理的实践后,自身的新闻素养得到了补充。”何春阳说,通过实战操作,她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运营意识得到加强。比如,时间意识、分配意识、角色意识、前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等。这些意识能够指引做出更加正确的行动;
第二、多维思维得到锻炼。这种锻炼包括正向延展、逆向思维、横向关联、发散思维、超前思维,这些思维的运用将对今后毕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系统管理能力提升。对于一个媒体机构的组织架构、管理规范、管理职责和原则、考核方法等,借助这堂课的仿真模拟演练,她切身体会了到了其中奥妙。
陈立均在读本科时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读研究生时,是新闻与传播专业,也算是一种专业跨界。
“读了很多书,自认为文笔还可以,但是要把文章变成新闻稿,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陈立均说,在模拟媒体运营过程中,她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参与项目策划、创意文案的拟定等。按照商家的要求,要和同学们一起反复修改策划方案。当方案得到客户认可的时候,她感到很有成就感。
以前,陈立均对媒体不太熟悉。她认为《媒介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她拓宽视野,真切感知社会的竞争和媒体的运营模式。这一切,无疑对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老家在辽宁朝阳市的杨帆,不远千里到四川外国语大学求学。从东北到西南,基本上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因为对于新闻媒体的热爱,他读研究生时选择了新闻与传播专业。
杨帆是一名“写手”。谈到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时,他认为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视野的开阔、方向的规划、思维的磨砺、文笔的提升、技术的训练、有爱的氛围。
“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比课堂中学到的更加具体,更加深刻。”杨帆说,由于课堂时间宝贵,不适合深入讨论经营的具体操作,杨清波老师就专门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晚上到教室里集结了相关负责人,手把手地交给大家如何与商家谈判,如何将文章又好又快的写出来,如何在文章质量与商家满意之间斡旋。在他完成的两篇文章中都得到杨清波的一对一指导,这样的经历让他收获颇丰。
做新闻的人,不但要有理想,而且还要有情怀。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次,何春阳和同学们找到了答案。
知识学到了,钱也赚了,够开心了吧。可是,经营创收的1500元结余怎么分配?同学们达成一致意见:捐给需要帮助的人群。
本来一开始,大家计划是把剩余的钱搞一个大班聚。何春阳说,在课程快结束时她建议,把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建议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成。
7月6日上午9时许,何春阳与魏晗冰、田抒航、胡一凡一道,前往一家整形外科医院,代表全班同学为3名贫困烧伤儿童送去了礼物和温暖,并将1500元经营创收结余全部捐助给这些孩子。
也许,1500元的捐助微不足道,但是,它也代表了一群年轻的大学生的情怀,金额多少已经不重要。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