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王坚要自研的MaxCompute10年后你我都离不开!

2019-11-08 19:23

  原标题:10年前王坚要自研的MaxCompute,10年后你我都离不开!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极其便利,出门前用天气软件查看3小时后是否下雨,出门时用导航软件查看前方5公里的交通状况,点开购物APP能立即买到心仪的商品,甚至还能在手机上一番操作实现最多跑一次……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都得益于大数据计算,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还都与阿里云的MaxCompute有关。

  10年前,当王坚博士第一次提出要做MaxCompute,几乎没人相信:未来有一天,它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毕竟当时的王坚还被认为是忽悠马云的骗子。

  2009年,王坚刚刚加入阿里。此前,他的人生顺风顺水,30岁的心理学教授、31岁的博导、32岁的系主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大牛……

  一切在去阿里巴巴后发生了改变。他是如此特别,大数据、云计算还是飘在空气里的新概念,他却已经时时挂在嘴边。

  大数据到底是什么?那会儿没人能明白,但王坚想的很透彻,未来大数据是能像水电煤一样使用的资源,有价值且不能小觑。

  马云也说,王坚说他知道大数据的方向,我信任他。如果撞墙了,这钱打水漂了,我花得起,这是战略。

  恰巧的是,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电商业务发展太快,但开源的大数据计算平台却捉襟见肘。

  王坚果断拍板:我们要自研一套自己的大数据计算平台!这就是后来为业内人士熟知的MaxCompute。

  王坚坚持认为,阿里云想做的事是超越Amazon+Google,不仅要做,还要把它的单一集群机器数量做到数千甚至更高。

  在他看来,云计算是一个新的行业,阿里云要走在最前面,就不能靠别人提供技术。大数据计算,当然也一样。

  从2009年到2013年,MaxCompute用了四年时间,终于将生产集群推上了5000台规模。阿里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5K计算能力的科技公司,也作为当时极少的中国力量站到世界前沿技术的舞台。

  在今天的杭州云栖小镇,还竖着一座5K的纪念碑,上面刻满了参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名字。

  没人能想到后来MaxCompute的发展速度有多快:2015、2016年,阿里云刷新世界计算奥运会SortBenchmark的六项世界纪录,后来又在2017年完成了全球首个公共云上的BigBench大数据基准测试。

  与此同时,伴随着MaxCompute技术的成熟,它被应用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生活上,墨迹天气开始通过MaxCompute为4亿用户提供气象预报服务,每天的用户查询超过5亿次。不仅如此,它们的存储和计算成本还令人意外地降低了70%。

  交通上,城市大脑在杭州实时指挥1300个红绿灯路口、200多名交警。从2016年到2018年,杭州从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下跌52名。

  日常办事方面,浙江最多跑一次通过大数据处理平台打通政务数据,将与老百姓办事最密切相关的100个事项70多亿条数据,按照统一标准汇入统一的数据仓,实现共通共享共用。老百姓办事不仅能最多跑一次,甚至有可能一次都不跑!

  而在更为专业的领域,比如工厂,阿里云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也在帮助制造企业寻找上千个参数的最优搭配,提升制造的良品率。协鑫光伏、天合光能等行业龙头企业,都正在尝试这一全新的生产模式。

  10年来,越来越多人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巧妙与必需,也有更多新生力量在MaxCompute的平台上孵化。

  在阿里云天池大赛上,已有来自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位开发者,他们在比赛中灵活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为医疗、天文、政务等更多行业输出更新鲜的解决方案。

  从10年前鲜有人知、看不清前途的大数据技术,到今天渗透进生活方方面面的大数据应用,到正蓬勃活跃的大数据人才生态,毫无疑问,王坚又因为他的坚持、远见和热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因为技术而来的美好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