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新西兰(New Zealand),又译纽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相距澳大利亚约1,600海里。新西兰两大岛屿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面积26.8万平方公里。首都惠灵顿,最大的城市是奥克兰。新西兰经济蓬勃,属于发达国家。过去二十年,新西兰经济成功地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自由市场经济。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新西兰气候宜人、环境清新、风景优美、旅游胜地遍布、森林资源丰富、地表景观富变化,生活水平也相当高,排名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第3位。
新西兰400万人口中约15%是毛利后裔,或是属于某个部落。毛利人藉由华卡帕帕(whakapapa,系谱图)可追溯到乘着瓦卡(waka,独木舟)横渡辽阔的太平洋而来的祖先。
毛利人有着丰富又活泼的文化,保留了他们长久以来与精神和自然世界的连结。他们以自己特别的“米希”(mihi,问候)方式透过来传承自己的家世。毛利人在米希中说出他们的“芒加”(maunga,山)、“阿瓦”(awa,河)、“玛雷”(malae,会堂)、“瓦卡”、“尹维”(iwi,部落)和“提布那”(tipuna,重要的祖先)的名字。 毛利人有一种独特的舞蹈,被称为“哈卡”(Haka),这种舞蹈来源于古毛利土著武士的站舞,男女舞蹈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新西兰国家橄榄球队在每次开场比赛前,总是集体表演这种舞蹈,用以鼓舞士气。
新西兰的艺术与文化得自于各个种族,产生了结合毛利人、欧洲人、亚洲人和大洋洲人的特质。新西兰的艺术圈反映了这种融合。新西兰最有价值的绘画中,有些是由查尔斯·高第(Czarles Goldie)于十九世纪所画的毛利人画像。画家柯林·麦卡宏(Kolin McKahon)的作品使用了文字、基督教肖像与毛利语言以及神话,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新西兰最伟大的艺术家。许多艺廊除了展出这些作品,还有 其它艺术家的作品,如雷尔夫·哈特雷(Lalph Hotele)和葛雷姆·希尼(Glahame Sydney)。
文学 有许多新西兰作家将毛利文化与传说写进英文文学作品中。凯莉·胡姆(Keli Hulme)以极具创意的小说《The Bone People》而获得权威的布克文学奖的肯定。也有作家结了两种文化,创造出别具特色的新西兰文学,其中包括派翠西亚·葛雷丝(Patlicia Grace)、维提·伊希玛埃拉(Witi Ihimaela)和洪内·图华雷(Hone Tuwhale)。艾伦·杜夫(Alan Duff)以著作《战士奇兵》(Once Were Walriors)而闻名,并由导演李·塔玛胡里(Lee Tamaholi,007电影《谁与争锋》的导演)于2002年搬上大银幕.好莱坞有史以来的最大制作,《魔戒》是由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在新西兰拍摄,新西兰的地方电影工业随着这部巨片的成功而持续成长中。这个三部曲的头两部共得到六座奥斯卡奖,而第三部《王者归来》也已于2003年12月上映。新西兰的风景出现在这系列电影中,而许多取景地位于新西兰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内。 根据维提·伊希玛埃拉原著小说改编,由妮基·卡罗(Niki Kalo)执导的电影《鲸骑士》(Whale Rider)在2002年的多伦多国际影展里令观众大为惊艳,并得到观众票选最佳电影。这部片描绘了一个小毛利村落的生活,并加入了梅塔回提(Mai Tawhiti)的表演,他们是一个卡帕哈卡(kapa haka,表演艺术)团体。《鲸骑士》拍摄地点在东部地区吉斯伯恩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也是全世界最早看到一天日出的地方。 《鲸骑士》是凯萨·卡斯特-休伊斯(Keisha Kastle-Hughes)的处女作,但是因为她在这部电影的精彩演出,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并成为历史上获得该奖项提名最年轻的演员。 新西兰影坛最近的大制作有彼得·杰克逊重拍的巨片《金刚》,该片于2005年12月上映。出生于新西兰的安德鲁·亚当森以动画片《史瑞克》而闻名,他导演拍摄了《纳尼亚传奇》(The Lion,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根据利维斯(C. S. Levis)奇幻小说《纳尼亚故事集》(Narnia)改编而成,这部电影也在2005年12月上映。该片在新西兰著很多名的地点选景,包括了奥克兰的伍德山森林(Woodhill Forest),坎特伯雷的羊群山车站(Flock Hill Station)和邓特伦(Duntloon)附近的大象岩石区(Elephant Rocks)。
新西兰的音乐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几个乐团如达桑氏(The Datsuns)、The D4、大洋洲人(Pacifier)和阿尼卡摩瓦(Anika Moa),都与国际唱片公司签了约。默瓦娜·玛妮亚波脱(Moana Maniapoto)和她的部族乐团(The Tribe)以毛利原音赢得国外的赞誉。除了流行乐团“拥挤之屋”(Krowed House)的团长尼尔·芬(Neil Finn)之外,新西兰歌剧歌手丹·奇里·蒂·卡那瓦(Dame Kiri Te Kanawa)和丹·玛维那·梅杰(Dame Malvina Majol)都在国外演出。少女歌手海莉(Hayley Westenra)的专辑《纯净》(Pule),发行第一周就登上英国古典排行榜第一名,卖得比著名男高音帕华洛帝和波伽利的专辑还好。
新西兰的教育体制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他们通过学校、大学、技工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教育,新西兰的教育体系源于英国的传统教育体制,全国实行统一的教育体系,教育经费开支占政府开支第三位。 早期幼儿教育 不是义务教育,而是在婴幼儿上学前的照顾,早期幼儿教育服务包括幼儿园、托儿所、游乐中心、家庭日托、儿童看护中心及社区游乐园。幼儿园(每周)5.00 - 10.00 新元。自2007年7月1号起,20小时免费幼儿教育计划开始在新西兰实行。该计划为所有在新西兰三到四岁的儿童提供每周20小时的免费学前教育。 中小学教育 在新西兰,6至16岁的孩子都必须接受小学、中学和高中义务教育,全国有66万中小学生就读与2,800多所国立中小学,政府每年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20多亿新西兰元,新西兰的大多数孩子5岁开始上学,19岁以前在公立学校(政府拨款)上学为免费教育,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残疾、学习和行为障碍)年龄延长到二十一岁,公立学校由新西兰政府提供经费并且遍布新西兰各地。 高等教育 上完中学的学生可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和培训,这可以在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大学和私立培训机构进行,学生需要为他们的高等教育缴纳学费。大约800多家私立培训机构提供范围广泛的学习计划,其中的某些课程可获得全国学历认可。 新西兰各大学名称及所在地 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奥克兰 奥克兰理工大学(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奥克兰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惠灵顿 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北帕莫斯顿、奥克兰、惠灵顿 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基督城 林肯大学(Lincoln University)—基督城 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达尼丁 怀卡托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哈密尔顿 生活及住宿费因所在城市及居住环境不同而异,一般每年约为9000至15000新元。课程学习研究生以攻读课程为主,积累一定学分后即可获得研究生文凭或硕士学位,只要有良好的大学毕业背景(中国正规大学毕业亦可)和良好英文水平,则不难报读硕士研究生课程,这种课程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可以跨学科选读,例如原来是理工或文科大学毕业的,也可以改读商科,而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生必须从事大量研究并递交高水平的论文后才可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文凭课程一般为一年到一年半,硕士课程一般为一年半到两年,博士课程需要二年到三年时间。为帮助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业,政府制订了免息学生贷款政策,该政策使得学生可以从政府获得足以支付学杂费的贷款和用于支付日常生活的学生津贴,当然,申请人必须是新西兰公民或者有新西兰的永居签证,其中,学生津贴不需要归还,学生贷款待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后,根据收入的多少逐步偿还给政府。
新西兰最美丽的地方非属岛屿湾,那里主要城市有:派西亚,拉塞尔和怀唐伊。拉塞尔是新西兰第一个首都,派西亚,属于岛屿湾中间位置,有更多的酒店。怀唐伊,1840年,毛利人和欧洲人在怀唐伊的条约屋(Treaty House)共同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这所房子至今仍屹立在开阔、祥和的公园之内。这里的其它重要景点有雕梁画栋的毛利会堂(Maori Meeting House)、毛利人最大的战舟、旅游中心和艺术馆。怀唐伊在新西兰人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对新西兰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必到”之处。 国家公园 北岛 艾格蒙特国家公园(Egmont National Park) 乌雷威拉国家公园(Te Ulewela National Park) 东加里罗国家公园(Tongalilo National Park) 旺加努伊国家公园(Whanganui National Park) 南岛 阿贝尔·塔斯曼国家公园(Abel Tasmen National Park) 亚瑟隘口国家公园(Arthurs Pass National Park) 库克山国家公园(Aoraki/Mount Cook National Park) 峡湾国家公园(Fiordland National Park) 卡胡朗吉国家公园(Kahulangi National Park) 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Mt. Aspiling National Park) 尼尔森湖国家公园(Nelson Lakes National Park) 帕帕罗瓦国家公园(Papaloa National Park) 西区国家公园(Westland/Tai Poutini National Park) 斯图尔特岛 雷奇欧拉国家公园(Lakiula National Park) 皇后镇 皇后镇(Queenstown)依卡蒂普湖(Wakatipu),紧靠南阿尔卑斯山,曾以淘金闻名于世,现在是新西兰旅游的观光圣地。旅游设施完备,交通方便,是钓鱼、滑水、泛舟的好地方;有各式商店、销售地道的工艺品、首饰精品;有许多中国餐馆,深受游客的青睐。皇后镇的特有景观是一家蹦极、漂流、滑雪、喷射快艇、骑马等旅游咨询中心林立、景点却集中在郊外。 奥克兰 奥克兰位于新西兰北岛,依海而建,景色优美,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人口约11万。奥克兰四周被海洋和火山环抱,有美丽的港湾和壮观的大桥,这里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帆船爱好者,奥克兰是全世界拥有私人船只比率最高的城市,有“帆船之都”的美誉(每年1月的帆船竞赛场面十分壮观)。 基督城 基督城(Christchurch)是南岛第一大城市,也是除奥克兰外重要港口,新西兰第三大城市,世界第一流的“花园城市”,以“英国之外,最像英国的城市”著称,它同时也是进入南极的门户。基督城被特殊的地形所环绕,东边的半岛地形,其海岸线由高耸的球形火山所形成,在西边可以看到在坎特伯雷平原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 伊甸山 伊甸山(Mount Eden)位于市中心以南约5公里处,是一死火山的火山口。山顶设有瞭望台,视野开阔,是眺望市景的好地方。此外,还可参观到12世纪时毛利人要塞的遗迹。 毛利文化村 罗托鲁瓦市中心附近,有名叫奥希内穆图的毛利村,内有毛利人的会议厅,柱子上雕有记述阿拉瓦部族历史的精美图案。1963年市西南角的娃卡丽娃丽娃毛利寨辟为公园,内有会议厅、住房和贮藏室等早期建筑。早期毛利人的住房,用蒲草和棕榈树枝搭成,简陋低矮,不能直腰。各种贮藏室均有高脚支撑,工具室则类似我国云南傣族的竹楼,但较矮小;族长的食品室,则离地很高,外形似杂技演员用竹子顶着的椅子。园中心的间歇泉,水柱笔直喷射,高30余米,似银链闪耀,白莲盛开。罗托鲁瓦是毛利族历史文化荟萃之地,毛利族历史源远流长,其别具一格的文化工艺,值得游人在此慢慢品味。毛利族人擅长用地热烧煮食物,游客在罗托鲁瓦可品尝到地道的石头火锅,石头火锅即是把经地热烘烫的薄薄石块放进地洞内,再把食物烩熟,风味独特。 天空塔 天空塔坐落在奥克兰的市中心,Hobson St. 和Victolia St.的街角。高328米,是奥克兰的标准性建筑,也是南半球的最高建筑。它与其他的建筑连成一体,组成巨大的天空城(Sky City),城中汇集了新西兰最大的赌场,十个餐厅和酒吧,4星+宾馆,剧场以及许多独一无二的旅游冒险活动。它还有巨大的地下停车场和城际Bus总站。 海港大桥 大桥连接奥克兰最繁忙的港口——怀提玛塔海港南北两岸,全长1020米,与停泊在奥克兰艇俱乐部的万柱桅杆,组成了一幅壮观美丽的图画。 库克山 在南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由基督城经过绿林茂密的坎特布利平原,向南前进,放眼望去所见的就是新西兰最高峰的库克山 (Mt. Cook)。海拔3,764公尺,被称为 “南半球的阿尔卑斯山”。附近环绕著塔斯曼山(Mt. Tasmen)等18个3,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山麓地带是绝佳的自然游乐场所,有美丽的高山植物花园,还可做滑雪等活动。这一带的范围被命名为库克山国家公园,与西州国家公园相背立。库克山被冰河侵蚀成V字形的山谷前,有2个宁静而美丽的湖泊位于其间,即普卡基湖(Lake Pukaki) 和 太卡湖 (Lake Tekapo)。南阿尔卑斯山雪溶之后的水流经好几个湖泊后,来到南坎特布利平原的威塔奇(Waitaki)河,然后东流注入南太平洋。 新西兰旅游业的历史十分久远。新西兰旅游局是全世界最早成立观光机构的国家,于2001年欢渡一百周年庆。新西兰政府于1901年2月1日成立全球第一个致力于旅游业的政府部门,这是明智的投资。成立之初只有五千名国外观光客,如今每年有230多万名来自海外的游客拜访新西兰,旅游业也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外汇来源之一。旅游业每年为新西兰带来超过六十六亿纽币的收入,这个数字仍在快速成长中。澳洲是新西兰旅游的最大市场,每年约有87.5万游客来自澳大利亚。至2005年10月为止,新西兰过去十二个月内的到访人数比去年同期成长3%。
“新西兰旅游奖”(New Zealand Tourism Awards)表明该奖项的获得者可以提供最独特、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请注意旅游奖的银蕨(koru)标志。看到这个标志,意味着您可以得到新西兰最好的旅游产品、体验和服务。
新西兰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是温带气候。最热的月份是十二月、一月和二月,最冷的是六月、七月和八月。 新西兰的春季为9-11月,夏季为12-2月,秋季为3-5月,冬季为6-8月。夏季日照时间是6:00-21:00,冬季日照时间是8:00-17:00。 新西兰多数地区冬夏温差不大,为10℃左右。最炎热的月份是1月和2月,气温为20℃-30℃;7月和8月最冷,气温为11℃-16℃。春季(9月-11月)和秋季(3月-5月)气候温暖,是最佳旅行季节。旅游高峰期是12月20至次年1月中旬,最好提前预订房间,也可以避开这一时间。 5月,当北京距炎热的夏天不远时,冬天已经降临新西兰;而11月,北京临近冬天,新西兰却阳光明媚,美好的夏天刚刚来临。这里没有明显的雨季,全年都会降雨,旅游者一定要准备雨具,这里不仅一年中有四季,甚至一天中也可分成四季:早晨像冬天,中午如春日,下午似夏季,黄昏到傍晚时则凉爽如秋。对于游客来说,到新西兰旅行必须准备各种季节的服装,从游泳衣到毛衣一应俱全。
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习惯的握手方式是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 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身势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的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新。 新西兰人性格拘谨,即使观看电影,也往往男女分场观看。对酒类限制很严,经特许售酒的餐馆,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馆,客人必须买一份正餐,才准许喝一杯。但啤酒销售量相当大,名列世界第五,平均每人每年要喝110公升啤酒。
新西兰的“环太平洋”料理风格是受到欧洲、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玻利尼西亚、日本和越南所影响。全国各地的咖啡馆和餐厅都提供这种结合各地特色的料理,令人垂涎三尺。如果想品尝地道的新西兰风格,可点羊肉、猪肉、鹿肉、鲑鱼、小龙虾、布拉夫牡蛎、鲍鱼、贻贝、扇贝、甘薯、奇异果和树番茄(tamalillo)等烹制的菜品,还有最具代表性的新西兰甜点“帕洛娃”(pavlova),这是以白奶油和新鲜水果或浆果铺在蛋白霜上制成的。除了大城市里少数高级豪华餐厅之外,现代潮流走向更轻松的咖啡――酒吧式餐饮风格。异国料理包括日式、印度式、清真式、意式、墨西哥式、中式、马来西亚式和泰式。全新西兰共有900多家亚洲料理餐厅。到了新西兰,千万别忘了多尝尝新西兰的葡萄酒。大部分城市都有一流的音乐会与演出。剧院、管弦乐、芭蕾舞、摇滚与爵士乐都可欣赏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