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正进入最关键阶段这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2019-02-24 16:16

  表面看,磋商气氛还很不错,特朗普一些表态也值得肯定,而且,一个月之内,他已经两次在白宫见了刘鹤副总理。

  但国家利益至上,谈判桌上,双方都是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甚至有时是疲劳作战、通宵达旦。

  史无前例的贸易战,影响深远的世纪谈判。留给中美的时间都不多了。对可能达成的结果,肯定也会有不同的解读,甚至也不排除有各种误解乃至杂音。

  因为外界此前普遍预计,这次中美贸易协定,主要以谅解备忘录(MOUs)的形式来体现,双方最近的谈判,应该也围绕着MOUs的具体文本来展开。

  按照一些美国朋友的说法,2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当场定调:要协议,不是备忘录!

  特朗普:有没有谅解备忘录没关系,我不在意。谅解备忘录只不过是表明有这么回事。应该是协议。

  莱特希泽当场就说了:这仍旧是同样的文件,只是不再叫MOUs,而是被称作贸易协定……

  当初之所以采取MOUs的形式,是因为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在一些国家,贸易协定还需国会批准才能生效,这会就陷入冗长的法律程序中。MOUs则比较快速地规避了这些问题,也算一种国际惯例。

  至于实质影响,对中国来说,再强调一句:还是原来那个文本,该怎么谈还怎么谈,外甥打灯笼——照旧!

  比如,美国农业部长珀杜在推特上透露,中国这次承诺再购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他为美国农民感到高兴。特朗普立刻转发了这条推特。

  在之前中美贸易战时,大豆是中国对付美国的“武器”,现在又承诺采购这么多,中国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2,其实,中国比需要石油还需要大豆,毕竟,中国一年缺口9000多万吨,90%的大豆,都依赖进口。

  4,所以,从美国进口大豆,首先对中国有利,今年是猪年,猪更高兴,花同样的钱,可以吃到更多的大豆饲料了。

  5,一句话:不进口大豆,是我们反制的需要;现在进口一些大豆,是谈判的需要,也是自身需要,也是向美国释放善意和诚意。

  而且,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一个事实,中国每年几千亿美元的顺差,确实也不可持续,多进口一些美国的货物,而且还满足中国的需要,真不是坏事。

  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转型很困难,卖不出去就真砸手里了。那到时,美国人会更抓狂。

  因此,只要中美达成一致,当然前提必须是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合作解决问题,双方都可算做赢家;反之,双方都是输家。

  当然,我也知道,肯定会有人计算,最终的协议,美国让步了多少,中国付出了多少,然后统计:到底中美哪个是赢,哪个是输?

  1,特朗普原来最不满的,中国每年顺差几千亿美元,美国太亏了。贸易有买有卖,但如果太不平衡,确实也不可持续。因此,中国适当多进口一些美国产品,而且还是中国需要的东西,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2,到过美国的人都知道,美国东西便宜,不管是牛肉猪肉,还是衣服鞋袜,同样品牌,有的价格只有中国的一半。如果中国消费者能够以同样的价格,在国内买到同样的商品,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3,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美国的低价优质商品进来,必然对中国企业构成压力,促使他们不得不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这种鲶鱼效应,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美方提出的一些结构性诉求,乍一看似乎咄咄逼人,但仔细想想,很多又何尝不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正要做的?

  没有入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没有这次挑战,中国就不可能这么深刻认识到自己短板;没有因此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改革进入到深水区,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有的时候,没有喘不过气来的压力,就不可能痛下决心进行壮士断腕式的改革。

  当然,短期内,肯定有阵痛,就如同当年入世,肯定还是有不适应的。但从长远看,这么勤奋的中国人,有什么可怕的呢?

  当然,合作是有原则的。如果得寸进尺,漫天要价,那中国除了坚决顶回去,肯定别无他法。

  多国代表呼吁加强多边合作 应对全球挑战2月15日至17日,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提出的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合作的倡导,得到全球与会代表广泛赞同和支持。…【详细】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和高度认同。近期,多家国际智库陆续发布了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报告,对“一带一路”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一带一路”给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新机遇。…【详细】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