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去瑞典旅游英语说得贼溜的曾姓小哥我来教你几句论语

2019-03-05 03:39

  网络时代,永远不缺乏各种瞬间就刷屏的热点。当然,这其实在本质上和从前并无不同,各种家长里短总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也都愿意聊聊,发表一下意见。

  只不过从前没有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极为有限,十里八村都知道了就已经了不得的大事了。

  现在不同了,有了网络,地球就成了一个“村”了,哪里有个风吹草动的,虽然隔了十万八千里,但也能很快就知道了。这不,最近这两天发生在瑞典的事儿在网上已经吵翻天了。报纸发表社论了,大使发表谈话了。然后,还有各种神转折。

  对这个我也很好奇,也愿意了解一下。看了视频,再联系到这位去瑞典旅游的这位小哥姓曾,就忍不住也要说上两句。

  这四姓的家谱是所谓的“通天谱”,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曾参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只说说曾姓这一系,这一系是从曾参而来,在《论语》中,除了孔子称“子”,还有就是“曾参”和“有若”被称为“子”,由此可见曾参地位之高。曾参也有很多名言流传下来。

  这位去瑞典旅游,英语说得贼溜的小哥,或许虽然属于曾氏一系,但看他那个行为,看他那个做派,恐怕是把他老祖宗的一些话全都忘了,或者压根就没学过,我觉得有必要带着他一起来学习学习。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泰伯第八》

  在曾子病了的时候,孟敬子来探望他。曾子说:“鸟要死了,鸣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说出的话是善意的。君子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三点特别需要重视: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说话的时候,多注意考虑言辞和声调,就可以避免鄙陋和粗野的错误。至于礼仪细节,自有掌管礼仪的人去管,不必瞎操心。”

  曾子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人,撒泼打滚之类,一定不在“君子所贵乎道者三”之列。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论语·子张第十九》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平常的时候,人不可能淋漓尽致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时候吧。”

  看看视频,看看这位曾姓小哥的表演,警察刚刚靠近,就突然主动倒地,呼天抢地,如丧考妣。难道他是在用行动证明老祖宗记录下来的他老师所说的话是不正确的吗?

  至于网上谈论的什么瑞典警察“乳滑”也好,把中国人的脸都丢尽了也好,这些说法我都不赞同。把一个个体的偶然事件,上纲上线到全体,扣上各种大帽子,这本身在逻辑就是错误的。

  他们的言行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要用他们的言行绑架国家。他们代表不了中国人,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一份子,大部分中国人都还知道基本的礼义廉耻。

  同理,国人也不必用近百年来弱者被欺凌的心态来理解这件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让法律回归法律,让事实还原真相。

  子曰:“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谨,纵使到了别的部族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无信,行为刻薄轻浮,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我隐约觉得“子”也应该曰过:“一哭、二闹、三上吊,不是到哪里都管用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