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脱贫致富“短平快”桑蚕养殖成规模

2019-03-05 09:26

  摘要:初冬的罗甸开始有了些许寒意,但在沫阳镇董细村,桑农们获得收成,种桑养蚕的热情再度激发。今年冬天,他还准备把自家土地种上桑树,明年和老伴一起养蚕,争取从4月开始养,养足8批,实现增收2万元以上。

  初冬的罗甸开始有了些许寒意,但在沫阳镇董细村,桑农们获得收成,种桑养蚕的热情再度激发。

  春风行动以来,沫阳镇董细村按照罗甸县“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的要求,引进了“种桑养蚕”项目,以4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建立示范基地500余亩,栽种桑苗70万株,解决群众就业120户180人(其中贫困户52户87人),前期务工收入达到75万元左右。全村今年已养蚕3批32张蚕,收入8.7万元,28名群众分不同批次参与饲养,15天就实现收入2600余元/人。收获的背后,说明了蚕桑产业对经济增收、脱贫致富具有“用时短、见效快”的特点。

  “这批蚕茧的质量很不错,达到了上等。”11月18日,听到繁农公司技术人员陈明贵的评价,董细村村民周纯桃看着这些“宝贝”,脸上笑开了花。

  2016年周纯桃返乡创业,饲养了28头黄牛,本想好好干出一番事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养殖失败了。2018年3月,村里引进罗甸县繁农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蚕桑产业,周纯桃成了公司的第一批员工,工资2000元/月。今年11月,是周纯桃进入公司的第8个月。

  “现在天气变冷了,桑叶不适合养蚕了,这是最后一批蚕茧。”周纯桃说,以前从没见过养蚕,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帮公司养了第一批蚕。看到效果非常不错,自己就在家养了一张蚕,15天之后就有了2900元的收入,一下子引起了她养蚕的极大兴趣,接着又养了半张蚕,预计有1400元的进账。“我刚把牛全部卖了,准备专心养蚕,计划明年把自家的4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桑养蚕,还想流转20亩,带动乡亲们一起养,一起致富。”

  董细村距镇政府驻地24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225户1029人,全村国土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田895亩、土455亩),种植面积1350亩。早些年前,董细村群众受地理条件限制,仅仅依赖“一亩三分地”种点玉米、水稻,养些鸡、猪,过着最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年到头根本挣不到什么钱,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只有发展好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董细村副主任黄政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立足该村实际,多方谋划、考察,发现种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收入多、强度小,是农户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于2018年3月引进了罗甸县繁农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开始带动群众种桑养蚕。

  刚开始的时候,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经常进村入户动员大家种桑养蚕,但村里的群众由于不了解行情,不敢贸然的去试,很多人都持怀疑或抱观望的态度。

  “不搞点产业,拿什么来改变目前的困境?”黄政说,公司免费发苗、发蚕,并承诺保底收购,一系列的优惠摆在眼前,少部分群众开始尝试养蚕。通过试养成功并看到效益后,群众养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外打工的许多年轻人都计划明年回家养蚕致富了。

  “啼饥儿索哺,饲蚕如饲儿。”是以叫“蚕宝宝”,当蚕宝宝经过半个月进食之后,便结成了茧。对于董细村的群众来说,所谓丰收,就是那一担担白茧。

  “相对其他地方,罗甸的温度适宜、蚕茧产量高、优质的蚕茧、养殖风险几乎为零。”陈明贵说,评价一枚茧子的好坏,标准跟钻石一样多——大小、白净度、丝长……一条小小的蚕宝宝吐丝成茧,一根丝能延绵1300多米长,而一张蚕床能结60公斤左右的蚕茧。罗甸县的蚕茧经四川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鉴定为国内顶级的优质蚕茧,经恒盛丝绸和六合集团等多家丝厂试缫后,蚕茧品质达到6A以上生丝原料水平。

  “保障群众种得好、卖得出、有收益、能致富。”罗甸县繁农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史传勇说,公司成立以来,采取‘公司+农户’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由公司负责提供桑苗、蚕种、技术指导和收购,与群众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确保实现产销对接,打消群众心中的顾虑,带动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目前建成高品质桑园600亩,养蚕600余张,产值130余万。

  1亩桑叶能养1批蚕,全年可养蚕8批(约15天/批),以每亩桑叶产出蚕茧480公斤/年,每公斤蚕茧44元计算,可实现产值2.1万元。等到第3年桑叶开始正式进入长达15年的稳定丰产期时,1年的收入保持在6000-8000元/亩左右,群众栽桑2年就能实现脱贫。目前,除了沫阳董细以外,罗悃的干村也在开始尝试养蚕。史传勇说,“要把小蚕桑做成群众脱贫的大文章,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要打赢这场硬仗,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奋斗,尽最大的力量帮助群众增收脱贫。”

  “第一次就养成功了。”董细四组70岁的蒋本兰开心地说,今年公司非常优惠和照顾,给苗、给桑叶,自己管理好就行。蚕每天要吃三顿,像人一样早、中、晚各一顿,小的时候吃得少,越大吃得越多!这次养了1/3张床约4000条蚕,除去100元的成本,纯收入700元。蒋本兰说自己明年想多养点,主要是能挣钱,活路不多也不累,还能帮孩子减轻负担。“只要勤快动手,不当懒鬼,我这个70岁的老太太都能养蚕挣钱,年轻人更不消说啦,脱贫致富肯定有希望。”

  与蒋本兰一样,66岁的贫困户易恒先也养了一批,短短15天实现收入2250元。喜出望外的他告诉周围的群众,公司技术员经常到家指导,手把手教授养蚕技术,一点都不困难。今年冬天,他还准备把自家土地种上桑树,明年和老伴一起养蚕,争取从4月开始养,养足8批,实现增收2万元以上。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