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or留学商科学生本科毕业后出路何在?(上)

2019-04-19 07:57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再一次进入学校学习才能成才,因为有的人悟性高、自律性强、自学能力突出,这样自学成才的案例我们似乎发现一抓一大把?但其实我们常常听说那些自学成才的案例,而很少听见别人去宣传某人因为受到高等教育而成才,正是因为前者才是小概率事件值得拿出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

  就好比美国加州发生的枪击案,我发现几乎每个来找我的学生都知道,当他们质疑美国治安差的时候,我都以一组数据来回答他们:美国3多亿的老百姓拥有2.5亿多支枪,但恶性凶杀率以及各种犯罪率其实不高,在亚洲几乎只有日本的数据能比美国低,而正是因为鲜有耳闻才被媒体大加报道。

  选择不走寻常路走小概率还是选择踏实一些向大概率靠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还愿意靠拢后者,那么请往下读。

  以下是引用自我出版的书籍《方向的力量:商科职业规划》-上海大学出版社,其中第四章“进阶高等教育——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中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讲讲,在中国大陆地区,硕士研究生的深造有哪些选项。国内的硕士MBA类进修可以分为体制内与体制外两种,所谓体制内指的是中国教育部体制,这类体制内硕士有三种选择方式:

  1. 一月统考,修读全日制MBA,学制是一年或两年,毕业后颁发双证,即学历证和学位证;

  所谓体制外的MBA,指的是不需要参加中国教育部举办的入学考试,但是参照欧美的模式参加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即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或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招生的项目。

  主要开办院校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以及香港地区的一些商学院,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北大清华复旦上交等传统名校在招收MBA上也越来越多地采取了开放式(不需要或不强制参加体制内入学考试)的招生模式。

  由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国内研究生的进修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种,具体来说,一、学历教育结束后可以获得双证,即研究生学历证(也被称为毕业证)和学位证。二、非学历教育结束后只有单证,最终获得的是结业证和硕士学位证书。

  国内研究生进修可以分为全日制研究生与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是全日制的上课方式,即周一至周五上课,属于脱产的,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是学历教育,全日制研究生一般10月份网上报名,11月份现场报名。

  考试一般在次年的1月份,毕业后能取得双证即学位证和学历证,可以迁移户口或者托管档案到就读大学;

  在体制内,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修读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通过每年一月的全国统考;而在国内体制外的中欧、长江等院校通过GMAT以及自主命题的试卷来作为入学考试。

  在职研则是属于不脱产的,它是边工作边学习的学习方式,它的上课时间一般是安排在每月的周末或是假期内进行集中授课。

  而体制内,在职硕士研究生修读有多种途径,可以通过每年一月的统考报考在职专业硕士(其中MBA、MPA、法硕、会计、MEM五个专业可颁发双证);可以参加全国十月的联考,通过全国联考后方能入学的在职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可以选择“自考”——五月同等学历考试(免试入学),有的学生有机会选择单位委培和定向类别的在职研究生——单独考试类在职研究生,也可以选择修读免试入学但只颁发结业证的在职研究生进修班。

  体制外,可以选择报考中欧、长江等商学院的在职研究生项目,提供足够的GMAT成绩、托福雅思成绩或通过商学院自主命题的考试可以入学就读。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硕士的课程学习和论文时间一般为3年,其类别包括法律硕士(J.M)、教育硕士(ed.M)、体育硕士、艺术硕士(MFA)、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公共卫生硕士(MPH)、军事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公共管理硕士(MPA)等十余种。

  前些年仅有在职修读专业硕士的一个选项“在职专业硕士”,但自2009年教育部推出的一种侧重应用型的专业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并从2010年开始减少对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名额,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生。

  比较简单的区分在职专业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办法是: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7月报名),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毕业后只能获得专业硕士学位,不能取得研究生学历;

  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每年一月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中举行,完成全日制后学生可获得双证。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这两种方式,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在职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也有个别几个可以颁发“双证”的学历教育,它们是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但都需要通过全国每年一月举行的联考,该联考与全国一月的全日制研究生统考一同进行。

  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自考)是一种是免试入学修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途径,入学后所有专业课成绩合格后,需要在每年5月底通过全国申硕考试,包括英语考试与专业课综合考试,以及论文答辩后,就可以申请到硕士学位。5月申硕的考试中英语考试难度介于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与六级之间,大约在5.5级左右。学习方式上,有全脱产、半脱产、函授班模式可供选择。

  单独考试类研究生和全国统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完全一样,一般10月份网上报名,11月份现场报名,考试一般在次年的1月份,只不过录取类别为定向或委培,入学时不转户口和档案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和全日制统考生和自费生一样,为委培生和定向生(即在职研究生)毕业后都能获取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学习方式上可以全脱产、半脱产、在职学习。

  在职研究生进修班也就是大家平常说的研修班,它是在职研教育的一部分。对于那些工作多年的在职人员,他们不但拥有了足够的社会地位,仍然还需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他们已经有足够的社会积淀和财富,不在乎研究生的名份和享受它的学历教育待遇,只是纯粹地学习有用的知识。

  那么报考在职研究生进修班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即免除了复杂的入学考试体系的困扰,同时能快速的学习和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学员必须修完了在职研究生进修班的必修课程,算是完成了硕士进修班的教育,最终还要参加结业考试以便用来验证最后的学习成果。不同的学院对于结业考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科目成绩是有一定分数要求的,有的是要求英语成绩和论文答辩成绩;有的学院因为人多,还要限制名额;有的还要看学员的实际成果。

  金融方面,国内研究生项目在课程设置上更偏向于经济而不是正统的金融学,它的核心学科是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而它们都是属于经济学大类的,货币银行学属于货币经济学而国际金融属于国际经济学。因此我们说国内的金融本科教育更是一种经济与金融的交叉学科。

  那什么是正统的金融呢,根据我在美国学习的这两年来看,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金融应该是研究financial market的,涉及到投资量化理论,MM定理以及期货期权的定价模型。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着重讲的也都是资产的评估和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等问题,而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研究货币和利率等方面,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内容。

  以上国内外进修金融研究生项目非常大的区别,读者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课程设置下培养出的金融类人才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会很有不同,国内金融类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偏向宏观研究、经济政策类研究、学术研究等,相对来说社会上对这些领域的需求较少,不少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可能还得从本科生能从事的基础金融领域做起。

  国外进修的研究生毕业后,由于所修读的专业在金融市场方面、投资领域更为专注,往往更适合在各类投资机构中谋求一席之地,比如投资银行、收购并购部门、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与学位制度,如果对此已有一定了解的可以跳过这部分直接看下边的“美国金融类项目介绍”。

  (准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美国一共有4350多所大学,其中公立大学1685所,私立2667所,其中52所为一类大学,从第52到228是二类到四类大学,这四类加起来不到总数的10%。100家左右是美国的国家级大学。中国也有3000多所高等院校。

  或社区学院Community School/College, 两年制的公立学校,遍布各个社区和城市,国内诸多机构和中介的桥梁课程也是和这些学校合作,符合成绩要求的学生完成两年的学习后会拿到“准学士”学位(分文理),证明已完成学士前两年的学习,据此转学“有机会”转入正规四年制大学完成接下来两年的学业,最终拿到学士学位。

  另一种则比如我在读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Peabody Institute,它是霍普金斯旗下的音乐学院,是全美排名第三的音乐学院。

  由于大家都有接触LSAT,所以以法律专业举例,给大家普及一下美国法律方面的学位。

  美国法律学位分J.D.法律职业博士、LL.M 法学硕士、S.J.D.法学博士。JD三年学制, LL.M为一年到两年,为学术学位,为以后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人士设计。有本科学历可申请JD,而只有有LL.M的才能申请S.JD。美国本科不开设法学专业。

  传统的艺术、科学和人文科目授予的学位通常是文学硕士和科学硕士学位。技术领域,如工程和农业所授予的也是科学硕士学位。独创性的研究、研究方法论和实地调查是这些科目强调的重点。许多硕士项目提供论文与非论文的选择。通过这两种方式所取得的学位是一样的,但是修课要求略微不同,前者修的课少后者则多,总的来说按学分。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终端”硕士学位,也就是说这些硕士学习项目并不通向博士学位项目。这样的职业硕士学位常常具有具体的、描述性的名称,如商业管理硕士(M.B.A)、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硕士(M.Ed)、艺术硕士(M.F.A)。

  l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外导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客座教授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