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考试还是出国讀書你到底应该帮孩子选择哪一条道路?

2019-04-19 07:58

  国内考试和学习这么辛苦,我家娃就不准备读公立了,读私立民办好了,反正我的孩子以后要出国的。我想咨询一下,到底什么阶段转私立民办或者国际学校比较好!

  对的,你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在你前面已经有千千万万的家长这么想了。这些家长都志存高远,对中国教育体制失望,自己也有实力和雄心让孩子出去读书。

  但是这些学校,入学竞争之激烈,不亚于名牌大学。通常是100:1的比例。对于一个去参加面试的五岁孩子,有的还懵懵懂懂,要在10人一小组的面试活动里表现自己,非常困难,除非性格上天然有外向的优势。要知道,以100:1的比率,10人一小组通常一个人都选不上。

  小学过后,初中考试和面试,竞争同样激烈。而且有一些私立小学,学的还是双轨制,就是让你保持可以选择高考的可能性,学公立课程,再加一些外语课程。到了初中,这样的双轨制越来越不适用了,作为家长你得尽快想好,你的孩子要不要参加中考,如果不要,就不用受公立教育那茬苦,如果想出国读书,现在就得抓紧进入西方学习体系,以进入高中的IB或者DP这样的体系,和国外衔接。

  所以,真相就是,一个小学四五年级,10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就得决定,你的孩子要选择什么道路了。另外,还要看看你的荷包,一路私立学校到出国读书的银子,三四百万是跑不掉的,处在三明治夹心层的三四十岁的父母,你的资产实力足够雄厚了吗?

  以普通娃为例子(牛娃不在讨论范围),那些初中之前阶段出国的孩子,到了高中听说读写基本已经是NATIVE的水平。国内初三后出国的孩子,口语水平会增长很快,但是写作水平很难跟上同等年级。特别是英语国家高中开始就要考试,比如A-level, IB,如果英语水平不够,在考试中会非常吃亏。

  S爸的很多朋友都是国内普通娃,高中毕业后读了海外大学。他们的英语水平取决于大学时混中国人圈子还是洋人圈子。很多本科毕业英语还是很糟糕,雅思4个7都考不到。想移民难,回国如果没关系找工作也难。也有很多同学一直努力提升自己,在毕业时顺利找到工作,获得身份。

  所以体制外娃理论上出国越早越好,最晚不要超过初三。如果你家娃准备早早送出去的(初中前),没必要太鸡英语,孩子到了那个环境自然会说的,好好学习中文。如果孩子准备高中以后送出去的,一定要大量接触原版英语资料。如果没有决定走哪条路的,要重视应试教育。当然每个家庭情况不同,送孩子出国是个大决定,不能仅仅从语言因素上考虑。

  读私立学校,出国读书的风尚,已经越来越成为新中产阶级的家庭标配,人自然都是向往现代、先进的教育体系。对于压力巨大,政策盲点甚多,焦虑蔓延的国内教学体制,很多人天然就倾向于国外教育。

  人多了,路就不好走了。现在正是帮助申请国外读本科,以及申请到国外读高中的教育中介最好的时代,简直门庭若市,对于准备几百万送孩子出国的家庭而言,几十万的中介费,如果能帮孩子申请上美国前五十,甚至前二十的大学,绝对是值得的,因为一耽误,就是孩子一年的时间。

  “洋高考”的路并不好走,不是有钱就万能。申请美国规定要考美国的SAT考试,目前该考试在大陆没有考点,要出境考试,距离最近的香港,考点在香港机场附近的博览馆,被称为”万人坑“,一万个考生在里面考,状态容易不好,于是学生们选择东京、新加坡等地去考。他们通常组团前去,也有中介帮忙组织。往往要不只考一次,因为中国孩子最流行刷分,美国学校只有较低的分数线的人也没信心申请了,就想着再考一次把分数提上去。

  另外,在个人陈述和个人表现这方面,更是五花八门的竞争。我朋友孩子所读的民办学校家长会上,举了一个例子,说今年他们学校一个上了牛津大学的孩子,从初二开始,就做了一个project,研究全球城市的水资源保护问题,为此他去了5国13城考察,形成报告,他们举例的意思是,要出国的孩子,在初中就要形成自己的一个project。这种方法我没有异议,但是我当时就在想,这里面除了家长的物力财力支持,还要耗费家长多少心血参与。如果是我来帮孩子做这个水资源保护project,以做我记者的职业经历,我肯定能帮他联系上达联合国,中达各类研究专家,下达各种实地调查资源,可是如果这样做,孩子只是一个前台代表。如果不这样做,孩子的竞争力肯定会打折扣。我还没进入到这个阶段,我希望到时能和我的孩子好好做一个project,我不会越俎代庖太多,但我肯定会给予资源指导。

  平心而论,每次看到家长群里各种家长的尽心尽力,包括之前说的那些大数据统计等,我和太太都有点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对孩子太不尽心。我们应该多做些什么。

  春节之后,我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全面加强孩子的中国文化和社科文化教育。我觉得目前在学校里,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对这一块的培养都是有缺失的。相比于英文已经有完善的分级阅读体系,中文世界里,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必备的古文化知识,除了闻上去就有点老朽的“国学”那一套知识系统,古代乃至近现代的中文世界里,有哪些珍宝需要我们的孩子在成长阶段必须吸收的?

  我还要鼓励孩子们有兴趣用中文写作,现在的作文课的好作文标准,我不懂,不懂得怎么帮孩子取得作文高分。但作为一名长期的中文写作者,我知道什么是好文章,我希望孩子能用文字表达对他日常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无论孩子最后走得多远,多国际化,中文的思考和写作一定是他非常核心的技能。

  有人说体制外的理科简单。这是真真正正的误解。海外考试的理科知识内容没有国内深,但是知识更广。西方教学和考试更侧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些只会解数学题的孩子在低年级可以傲视群雄,到了高年级考试未必会优秀。为了应试,海外的孩子补课也很多,英语数学理科都要补习。孩子们学习负担也很重。评判一个学校的质量就看考试成绩,私校很受追捧,也是因为孩子在考试中表现出色。

  我们国家在小学取消考试,不许小升初纸笔考试。英国已经引进《一课一练》,准备重建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英语在国外就只是语言工具,考试的成绩还是取决于孩子的知识储备,只不过这些知识换了一种语言。真正优秀的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文海外文化都有涉猎。所以他们能在写作的时候有深入的思考,辩论的时候旁征博引。这样的孩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体制外,但是选择海外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家长孩子一定要好好想想。是为了逃避考试?为了镀金?为了找工作?为了移民?每一种选择走的道路选的学校和专业都很关键。

  无论选择哪条路,应试教育一样存在,应的试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老祖宗的话不假,“”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看看Havard Libaray里埋头读书的学霸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给自己的孩子减负呢?

  我知道很多家长现在有一个这样的想法,基础教育中国严格、扎实,所以在初中毕业后,把孩子转去国际高中读书。后面直接申请美本。这样可以吗?可以。

  但是我想问各位,你们看了上面这些课程要求,是不是英语好,是最基本的。那么英语是一个投入产出成正比的学科,如果你在体制内学习,本身所在的学校,中考成绩和升学都很好,那肯定还需要中考,你孩子的学业压力本身就应该很大。你的孩子还有时间学英语吗?托福要时间、阅读要时间、写作要时间,这些时间从哪里来?所以高中想转体制外,光想是没用的。必须要做好规划,在初中阶段一定要留足学习英语的时间,在周末必须安排,体制外课程的学习时间。在八年级升九年级的暑假,可以去参加一些体制外学校的插班考试。

  但是如果说孩子自我没有一点,想出去读书的意思,那真的有必要一定要出去吗?

  其实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出国,而且关键的一点是,出国的费用真的很高。不光只做学费的预算,还需要算各种培训费,外教课一般250-300/小时,这种课程一般三小时一次。你还需要计算托福、SAT培训费、考务费以及出去考试的旅行费用,真的必须说非常烧钱。其实那一类孩子不需要出去呢,就像小别离里面的琴琴,不是说经济问题哦,她本身的状态真的不需要出国,首先自己一点也没有意愿,其次国内的成绩那么好,最后这孩子的性格内敛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她在国内的发展一定不会差。出国倒真的就难说了。

  最后我说一点非常重要的点,请不要在孩子中考不理想的时候,才下出国留学的决心。这真不是一条出路,现在出国都是为了追求精英教育的时代,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这条路,真的孩子第一年会非常、非常辛苦。

  上海的国际学校,开设的课程,都是在完全解决英语问题的情况下,开始学习的。所以没有最好充分的准备,真的很难适应。这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大的决定,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但是如果孩子有很深的出国意愿,并且为之努力奋斗,也许要下决心的就是我们家长本身的,我们应该放弃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概念,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空。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