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拜别金庸外媒这样用英文描述他的“江湖”

2019-05-09 18:05

  他的悄然离世震惊了世人。这位“大侠”曾让无数海内外读者流连于他所创造的武侠世界。

  《太阳报》称他为“伟大人物之一”(one of the greats)。

  《太阳报》:文学巨匠金庸逝世,享年94岁与病魔长期斗争之后,这位武侠小说销量达3亿本的中国传奇作家逝世。

  《南华早报》:各界纷纷悼念中国文学巨匠金庸先生,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史诗级作家,他诠释了武侠精神。

  1955年他写了第一本小说《书剑恩仇录》,并立即成为畅销书。到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金庸一生总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创造了一个瑰丽潇洒、快意恩仇的江湖。

  除了创作小说,金庸还是一个优秀的媒体人。1959年,他与人合资创办了香港报纸《明报》(Ming Pao)。他担任报社总编辑多年,同时编写连载小说和社论。

  不少外媒纷纷发文,表达他们深深的怀念和哀悼。一些媒体对他的文学成就和生平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文章称,金庸是“华语世界独步天下的文化现象”,“任何一个会说中文的人都有可能受过他的影响”。

  他是华语世界独步天下的文化现象,他一个人就几乎代表了一个文学类别,从香港报刊读者到中国内地电视观众,从平民百姓到国家领导人,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商人到新世纪的欧美学者,任何一个会说中文的人都有可能受过他的影响。

  一句出处不详的话时常被引用:“凡有华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射雕英雄传》被译成英文期间,以及今年年初在英国出版之际,《卫报》发表了多篇报道。

  (编者注:金庸《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一卷名为“A Hero Born”,《英雄诞生》)

  今年3月,英国小说家马塞尔泰鲁(Marcel Theroux)在《卫报》上发表书评:

  而金庸笔下的世界,也让他与西方的托尔金(《指环王》作者)、JK罗琳(《哈利波特》作者)和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作者)齐名:

  他的作品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和电子游戏,他笔下那个富有激情、使人沉迷的世界使他获得了读者的喜爱,有如西方创造书中世界的托尔金、JK罗琳和乔治马丁。

  更重要的是,金庸作品这种足以跨越文化的穿透力,将帮助世界读者对中国产生“终生的热情”:

  《射雕英雄传》将会是西方读者对中国产生终生热情的绝佳启蒙之作,让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明,纠正世界对中国巨大的、长久的误解。

  《纽约客》在文章中表示,他作品的影响力有《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加起来那么大:

  查良镛以他的笔名金庸为众人知晓,他作品的文化影响力有《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加起来那么多。

  文章称,尽管在他之前并非“前无古人”,但金庸仍是武侠类小说中最好的作家:

  金庸的学识、情感、紧凑的情节与生动的文笔让他成为了武侠类最好的作家。而出版人、小说家陈冠中说,“当然,在金庸之前也有其他的武侠小说作家和功夫小说,就像在鲍勃迪伦之前也有民谣音乐一样。”

  江湖,是金庸小说营造出的一个让人迷恋的世界。刀光剑影,名来利往,儿女情长,尽在“江湖”二字中。

  “这个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波士顿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Petrus Liu在石英网(Quartz)的报道中阐释“江湖”的含义,称其自有一套“规矩”:

  “江湖”的字面意思为“江和湖”,但其意蕴很难翻译成英文,因为它常用来表示和古代传统社会平行存在的社会环境,其生存法规和道德准则自成一派。“江湖”和“武林”休戚相关,后者指代会武功的人组成的群体。

  《纽约客》(The New Yorker)强调了江湖是远离朝廷管辖的灰色地带。

  这些小说人物在江湖中闯荡。“江湖”从字面上直译就是“江流与湖泊”,但是它实际上喻指一个由沉淀在社会底层,远离庙堂之外的商贩和豪杰们组成的地下世界。

  《海峡时报》(The Strait Times)点出了“江湖中人”的生存方式:

  金庸的作品大部分都基于“江湖”世界而发生,这是一个武林中人在闯荡中相互比试,授艺和遵循严格道义的武力社会。

  印度著名导演、演员阿米尔汗,就是金庸的书迷,不久前刚看完《鹿鼎记》,他昨天也在微博上发帖悼念。

  听闻金庸去世的噩耗,我非常难过。 他的《鹿鼎记》带给我很多欢乐。我几个月前才读过这本书,真希望能见到他。他为一代又一代人带来如此多的快乐,我是他的超级粉丝。我向他的家人表示衷心的哀悼,愿他安息。 再次表达爱与尊敬。 阿米尔。

  此外,还有大量武侠爱好者在网络上翻译金庸的著作,这些英译本让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侠”、“江湖”、“武功”渐渐被西方读者所接受。

  外国人是如何翻译金庸武侠世界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的呢,我们不妨来看几个,译文综合各种译本和网友的译法。

  虽然译文中必不可少地会缺失一些文化内涵或文字韵味,但对金庸著作的翻译仍然是意义重大的。

  最后,送上金庸14部作品的双语译名,一起回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豪情!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