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远比中国象棋要复杂,举一例子:下国际象棋从来没有固定套路,例如中国象棋有基本杀法:双车错杀,卧槽马,马后炮等等,而国际象棋将死对方的王则需要高超的运算和技巧 一规则 白方:从左到右依次为:车,马,象,后,王,象,马,车 黑方:从左到右依次为:车,马,象,后,王,象,马,车 然后每方一排兵. 注意!!!!双方后和王都在对方对面而且白后在白格,黑后在黑格 1行棋规则: 王: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着限走一步。 后: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它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 车:横、竖均可以走,不能斜走。一般情况下不能越子。 象: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不能越子。每方有两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马:每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一格,然后再斜走一格,可以越子,也没有“中国象棋”中“蹩马腿”的限制。 兵:只能向前直走,每着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时,可以最多直进两格。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进斜吃,即如果兵的斜进一格内有任何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据该格。 2特殊走法: 除了上面所有棋子的一般着法外,国际象棋中存在下面三种特殊着法: 1)吃过路兵:如果对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进两格,刚好形成本方有兵与其横向紧贴并列,则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进,把对方的兵吃掉。这个动作必须立刻进行,缓着后无效。 2)兵的升变:任何一个兵直进达到对方底线时,即可升变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 3)王车易位:每局棋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让王朝车的方向移动两格,然后车越过王,放在与王紧邻的一格上。王车易位根据左右分为“长易位”和“短易位”。在下面四种情况下,王车易位不允许: 王或车已经移动过; 王和车之间有其他棋子阻隔; 王正被对方“将军”; 王经过或达到的位置受对方棋子的攻击。 3胜、负、和: 国际象棋的对局目的是把对方的王将死。比赛规定:一方的王受到对方棋子攻击时,成为王被照将,攻击方称为“将军”,此时被攻击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避开将军,王即被将死。除“将死”外,还有“超时判负”与“和局”。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不知道你有没有学过中国象棋,但我还是把他们的战术比较的介绍给你 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比较研究战术 战术就是兵法,适用于打仗的战术同样也适用于对弈,所以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基本战术大致是相同的。常用战术有以下二十余种: (1) 兑子战术:通过兑子,达到争先、夺势、得子等积极目的或简化局势、化解攻势、谋求和棋等消极目的; (2) 弃子战术:通过弃子,达到争先、夺势、入局、作杀等目的; (3) 先弃后取战术:是兑子战术的一种复杂形式,在弃子和得回子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达到目的; (4) 双重打击战术:所谓打击,就是将、要杀、捉、要抽吃等试图取胜或试图获利的手段。双重打击的范围很广,包括捉双、抽将等,是谋取子力优势的最常用的手段; (5) 闪击战术:这是闪开前子露出后子进行攻击的战术(在中国象棋中,马腿、象眼上的闪子也称闪击),同时前子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打击,如选位做杀、抽子、拦截等,是最典型的双重打击战术; (6) 借力战术:这种战术主要运用在中国象棋中,依靠长程子力,用闪将的办法调度子力,是一种特殊的闪击; (7) 顿挫战术:也称为“过门”,在着子次序上采用的强制性过渡着法(主要是捉、将、做杀等),以赢得重要步数; (8) 腾挪战术:当自己有某个棋子挡住其他棋子的进攻路线时,可以采用强制性手段把该子移开,不损失步数,是顿挫战术的一种特殊运用; (9) 开线战术:这种战术主要运用在国际象棋中,通过兑换兵实现开放线) 拦截战术:在对方存在攻击或潜在攻击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棋子拦截对方的攻击线路,如果与闪击战术配合使用,达到赢得重要步数的目的,则称为暂时性拦截,如果参与拦截的棋子由其他棋子保护,形成有效屏障,则称为永久性拦截; (11) 封锁和困子战术:封锁是指利用长程子力设置火力封锁线,使对方子力无法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困子是指用多个子力形成包围圈,把对方子力限制在很小的活动范围内; (12) 牵制战术:用长程子力间接威胁王、后、车等重要棋子,使当中的棋子无法离开线路,失去活动自由; (13) 迂回战术:子力调度时如果遇到对方的拦截或封锁,可以考虑用“迂回”的方法绕道而行,避开对方的封锁线,这种战术适用于中国象棋中马和兵的进攻,以及国际象棋中王的助攻; (14) 吸引和引离战术:吸引是指把对方子力引入自己的包围圈,对象通常是帅(将)或王,引离的对象是对方进攻或防守的关键棋子,通过调虎离山的办法让它脱离岗位,吸引和引离的目的不同,但强制性的手段是一样的; (15) 阻塞战术:用强制手段让对方子力调度到帅(将)或王周围,阻挡帅(将)或王的道路,这种战术通常是为实施闷杀而服务的; (16) 捣毁战术:用弃子等手段破坏帅(将)或王的防御体系,攻击对象通常是保护帅(将)的仕(士)相(象)或保护王的兵形,如果攻击对象是肩负防守重任的攻击性子力,那么这种捣毁战术也称为消除防御支柱战术; (17) 解将还将战术:同时运用闪将和垫将的手段,在应将的同时给对方将军,这种着法称为解将还将,它可以化解对方的抽将、做杀等威胁; (18) 谋和战术:在局面劣势的情况下谋求和局的战术,通常依靠兑子来实现,国际象棋中谋和战术还包括谋求长将或逼和,中国象棋中长降和长捉是禁止着法,但可以利用规则,制造规则允许的长要杀(亚洲规则允许)、长拦等不变作和的着法。 以上战术尽管在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上都有运用,但是运用手段和侧重点是不同的,下面就列表加以说明。 战术 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 借力战术做杀、排局中常见 运用不多 开线战术运用不多 打破局面的常用战术 迂回战术主要是马和兵的迂回主要是王的迂回 捣毁战术破坏仕(士)相(象) 破坏兵形 谋和战术主要依靠兑子实现 除兑子外,可谋求长将或逼和
展开全部第一节:术语解释 中国象棋常用术语,各具有特定涵义,兹简释如下: 照着: 凡走子直接攻击对方将帅者谓之“照着”,又称“照将”或“将军”。 (惯例 走 照着时告知对方) 杀着:凡走子企图於下一着听将或连续叫将,令对方无法解驹贿, 谓之“杀着”。 捉着:凡走子攻击对方将帅以外之任何一子,企图於下一着吃去之者, 谓之“捉着”。 兑着:凡走子可互换吃去者,谓之“兑着”。 拦着: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着”。 献着:凡走子送吃者, 谓之“献着”。 闲着:凡走子不属於照,杀, 捉, 兑, 拦, 献者, 谓之“闲着”。 长照:凡走子连续不停照将, 演成归原状态者, 谓之“长照”。 此项诠释适用於“长拦”“长兑”及“长献”。 长杀:凡连走杀着者, 谓之“长杀”。 长捉:凡甲方连走捉着,而乙方被捉之子, 每着均走逃避着法, 或以他子每着直接 消解 之, 而甲方仍每着捉之者,谓之“长捉”。 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 此项诠释适用於“解照”与“避捉”。 反照:凡走子化解己方被照,同时又还照对方者, 谓之“反照”。 此项诠释适用於“反杀反捉”, “解杀反捉”, “解照反照”。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 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真根:凡有根子之“根”(即保护子) 于该子被对方吃去时, 确可反吃敌子者, 谓之“真 根”。 假根:凡有根子之“根”於该子披吃去时, 不能移动反吃敌子者, 谓之“假根”。 一照一杀: 凡走照着後续走杀着者,谓之“一照一杀”。 此项诠释适用於“一照一捉”, “一照一闲”, “一杀一捉”, “一杀一闲”, “数照 一杀”, “数照一闲”。 二照一还照:一方步步叫将, 另一方在解照同时, 两步中有一步是还照, 谓之“二照一 还照”。 二捉一还捉:一方步步捉子, 而另一方在解捉之时, 两步中有一步是还捉者, 谓之“二 捉一还捉”。 二捉二还捉:一方连续两步循环捉子,另一方亦在解捉同时, 两步连 续捉子, 谓之“二 捉二 还捉”。 第二节:棋例之判决 引用棋例用以判决胜、负、和之四大原则: 1.双方均无触犯禁例而又互不变着者, 可判作和。 2.双方均同时触犯同一禁例者, 可判作和。 3.一方长照, 一方长捉, 则长照者必须变着, 不变作负。 4.一方犯例而另一方不犯例时, 应由犯例方变着, 不变作负。 第三节:棋例总纲 1.无论任何情况, 长照作负。 2.长杀, 一照一杀, 一照一捉, 一照一停, 一照一要抽吃, 一捉一要抽吃, 双方不变, 均作和局。 3.一子长捉一子作负 (但可长捉未渡河兵卒); 两子或多子长捉一子亦作负 (但其中如有 一兵卒或将帅者例外) 。 4.一子分捉两子或多子作和, 两子分别捉两子或多子亦作和局。 5.二捉一还捉, 二捉者(指捉同一子) 等於长捉, 必须变着, 否则作负。 6.长捉真根子作和, 长捉假子作负。但马或炮如长捉有根车亦作负。 7.长捉同类子作和, 但该子如受牵制不能离线时, 则仍作为长捉论, 不变作负; 活马长捉蹩脚马, 仍作为长捉, 必须变着。 8.捉二而其中一着兼兑者仍作长捉, 长捉兼长兑者, 亦作长捉论。 9.将帅或兵卒长捉均作和; 其联合一车或一马或一炮长捉一子亦作和局。 10.长拦、长献、长兑、长要抽吃均作和局。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