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从热点中练习思维分析能力,帮助自己在思考时掌握更清晰的思维脉络,快来学习吧~
11月24日上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8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中英语成绩备受质疑。
很多考生反映成绩与日常成绩差距较大,并且出现了“倒加分”的情况。有不少的家长表示满分150的试卷,有人被扣30分后仍有130分,也有人扣了20多分,总分仍然有140多分。
浙江省考试院对此解释说,根据答卷试评情况,发现部分试题与去年同期相比难度较大,“为保证不同次考试之间的试题难度大体相当,浙江省招委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在制订评分细则时,决定面向所有考生,对难度较大的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三部分(语言运用)的部分试题进行难度系数调整,实施加权赋分。”也就是说根据难度系数调整各部分的总分,难题分值调低,简单题分值调高,然后再按照比例进行换算。
面对质疑,省政府迅速组成调查组,进行充分的调研。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取消这次考试的加权赋分,恢复原始得分,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面对沸沸扬扬的高考加权赋分,浙江省处置重大舆情之快,实在是可圈可点,既体现了审慎的思路,也捍卫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浙江省作为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在摸索探路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并不足奇,但一定要随时纠偏,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虽然从教育厅长到其他各个层级的责任人均被追责,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但除了问责,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新高考改革的诸项措施,如何保证加权赋分等具有一定自由裁量的制度不走样,如何以更大地公开、透明消除民众质疑。这些都不是小事,也都有待于在接下来的高考实践中得到回应。
高考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公平公正是高考最根本的要求,也是社会正义的具体体现,容不得侵犯。任何试图在高考上动手脚的人,都理应遭到严厉的惩戒。高考改革之路,要走得快,但更要走得稳。
【粉笔说】教育为本,公平为要。高考本是选拔人才和改变命运的渠道,随意的篡改分数,必然与高考改革的初衷不符。无论怎么改革都不能触碰高考的权威性、公平性,只有科学合理得推进高考改革的措施,最大限度得保证高考公平,防止个人专权导致决策失误,防止权力凌驾于规则之上,才能使高考改革之路走得更远、更稳。由于高考改革的不公平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所以适用于教育公平的题目。
浙江省在面对舆论风波后,迅速组成了“高配置”的调查组,“严格公正”的核查了阅卷评分过程,确认考生的原始得分合法有效,这样的及时纠偏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查明事实后,第一时间免去相关负责人,更充分展现了“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决策失误不能拍屁股走人,失责必须追究。
考试规则是程序正义的基石。“不经过集体研究,个人决定了事关全局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仅作模拟推演,导致不同考生同题加权赋分值存在差别”,背离了专业化决策的原则。
面对问题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凝聚共识,难以推进高考改革的进一步优化。避免类似的教训,避免拍脑门的决策,需要回到程序化决策的正轨。
正因为高考关乎考生家长殷切的希望,所以无论是科学的命题,还是严格的批改,管理者都要做好合格的“出卷人”与“阅卷人”,而就高考改革而言,如何让人才选拔制度更科学、更公平,同时又稳步推进创新,改革者更需要成为合格的“答卷人”。用心答好这份考卷,才能让社会满意。
【粉笔说】高考改革连接着政府的公信力,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浙江省及时纠偏,查明事实免去违规人员,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体现了政府有错必纠的决心和担当。
虽然加权决策中体现出一些不合规不合理的行为出现,但是更重要的是看到决策中的不足和漏洞,因此在以后的决策过程中要依法决策、充分听取多方意见,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才能避免拍脑袋做决定,成为合格的“答卷人”。
加权赋分的举措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媒体和家长在内的多方关注,各种声音也随之而来。在高考仍是当下促进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之语境下,任何关于高考改革的焦虑与担忧都是正常的情绪表达,但对于加权赋分本身所被放大矛盾的讨论,还需要理性的来看。
至于加权赋分是一种“私人定制”的阴谋论,则更是一种贻笑大方。高考改革在全民的放大镜之下,纤毫毕现。在法律的权威背书和程序的科学严谨之下,任何人想在其中挟带私货的,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家长在解读加权赋分,不满的情绪当然可以有,但更应该有种客观的表达,以免误伤孩子们对于高考的权威认知和积极参与。
【粉笔说】加权赋分虽然不公,但是过度放大把他当成一种“阴谋论”引起社会恐慌,反而误伤孩子对于高考的权威认知和积极参与。
高考改革其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没有经验可借鉴,正是如此我们的迈出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所以面对加权赋分我们更应该看到问题所在及时的纠偏,而不是主观的曲解高考的不公,这样反而阻止了高考改革的前进步伐。适用于理性的看待改革的题目。
面对舆论的批评和质疑,浙江省政府并没有畏首畏尾推卸责任,而是迅速成立调查组,核查事实真相,及时回应、及时做出决策部署。
面对决策事故敢于问责,直面问题所在,敢于亮剑,公布调查结果,遵守实事求是,不欺骗、不隐瞒,展现了有错必纠的决心和担当。
关注群众诉求,倾听民意,以民为本,取消加权赋分,免职相关责任人,公开公正处置结果。
1.保护了群众的利益。高考分数是每一位寒窗苦读学生的辛苦和汗水,甚至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发展,取消加权赋分所带来的不公,不仅让付出者有所回报,更让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莘莘学子看到了希望。
2.维护了教育的公平。高考不仅是决定了基础教育的方式,更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这种取消能够让真正优秀的人才凸显出来,保证了高考选拔的公平公正。
3.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面对质疑,政府高度重视、反应迅速、及时纠错纠偏,处理结果严肃认真,体现了政府有错必究的决心和敢于担当的魄力,更顺应了民意,赢得民众的拥护和信赖。
1.提高官员能力。在任何的决策过程中,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学习和了解相应的规则和政策,注重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做好充足的论证,全面的分析,保证决策更加的公正有效。
2.完善制度保障。细化决策规定和流程,对于重大决策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更要经过多人同意和审核,防止因为个人专政导致决策失误,更要防止官权凌驾于规则之上。
3.拓宽监督渠道。不仅要完善内部的监督,通过单位内部监督和巡查组的监督,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牢笼里,还要完善外部的监督,拓宽相应的举报渠道,比如电话、邮箱等,通过社会共治,从而避免个人专权的情况出现。
因此,为了避免不合理的决策,干扰高考改革的公平。我们就要提高决策能力,在任何决策的过程中,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全面分析把艺术、体育纳入高考评分标准的不足和漏洞,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更要充分的听取多方的意见,科学的考量,保证决策更加的公正有效。【
如何能更好的发挥自主招生的初衷、更好的保证高考的公平性,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完善招生评价体系,应当建立起“招考分离”的招生模式,引入第三方的教育评价机构,或者建立独立公正的“招生委员会”。另一方面,拓宽监督渠道,比如电话、邮箱、官网等,通过社会共治,将弄虚作假、滥用公权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安徽省原拟于从2018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不过,12月11日,决定暂缓高考改革计划。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表示:“我们的改革始终有一个底线,就是安全,如果风险把握不准,宁可继续等待也不仓促上马。我们做了详细的研判分析。我们觉得现阶段条件还不是特别成熟。那么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报省委省政府慎重决策,我们暂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