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列出家长五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2019-03-09 08:12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曾经专门刊登过一篇《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文中提到了著名的家庭教育层次论,把目前中国家长的家庭教育分为五大境界。最近我也读了这篇文章,五大境界的定义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并折射出中国现代教育的现实。今天就和诸位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一下——

  现代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的投资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除了保证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以外,基本是孩子“要啥买啥”。即使这样了,很多家长还会觉得对孩子亏欠。

  还有的家长更是不惜砸锅卖铁买学区房,暑假省吃俭用花3万给孩子报天价补习班等等,家长的初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要让孩子更好地学习。

  曾经有家长抱怨:“孩子跟我一点也不亲。我天天忙着工作,加班出差,不都是为了多赚钱给孩子用?”

  是的,父母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是对的,但仅仅在金钱上,在孩子的低层次需求上付出,这是远远不够的。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一样:“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一位爸爸为了做生意,赚更多的钱,他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儿子出生、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他都没赶上。他没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甚至仅有的几次送孩子上学,还经常搞错班级。

  另一位爸爸在业余时间会陪女儿讲故事、散步、做游戏……逢人就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跟自己特别亲。他说:“时间不白花,收获的都是幸福。”

  时间挤挤总是有的,钱是赚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舍得为孩子花点时间,与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过程,别把自己当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举个例子,你想培养孩子具有善良、正直、勇敢、诚实、自信的品质;你想让孩子成为有出息、有前途的人: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好工作、有幸福的人生——这些就是目标。

  但事实上,很多人对教育孩子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想一出是一出,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一位三年级女孩曾经跟我抱怨:妈妈给她报了十个辅导班,占据了她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她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学习机器。除了常规的数学、英语补习,还有一系列特长培训班,每天放学就是噩梦的开始。而一些舞蹈、书法特长班都是爸妈让她学的,她并不喜欢。

  孩子不感兴趣,学这么多的意义何在?与其画个好大的圆,将来无法填满,不如脚踏实地,完成每一个可行的小目标,前提是这些目标的设立必须是和孩子一起规划的。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托尔斯泰

  我的一位师姐晓琳,以前上学的时候就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孩,头发一定是隔个两三周就要染一次,跑网吧通宵达旦打网游,还跑到竞技场玩极限运动......怎么潇洒怎么来。

  但自从结婚有孩子以后,晓琳完全变了,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看不到一点往日率性而为的影子。为了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习,晓琳专门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她不但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还为自己更新了知识库。

  要想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只凭借经验显然不行,必须对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学习都有及时的更新和求知欲。

  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让孩子的成长少走一些弯路。这才是言传身教的最好定义!

  《爸爸去哪儿了》中的嗯哼,是个很“难搞”的小朋友,有时候面对任务,他总觉得没有安全感,对未知的事情经常容易畏缩不前。当别的小朋友都去做的时候,嗯哼常常是躲在后面哭。所以在广大网友的评论中,不乏对嗯哼的批评声。

  但是杜江并没有就此气馁,他告诉嗯哼:“这个任务不存在风险,不会遇到可怕的东西,要勇于尝试,你可以做到,即使做不到也要试一试,爸爸永远支持你!”

  无疑,杜江的做法是最理智的,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家长又是怎样跟孩子说的呢?

  为人父母者,最高境界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就是时常给孩子怀抱、温暖,支持、鼓励孩子去发挥,而父母就是他坚强的后盾。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