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19-03-09 09:5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9.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10.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12.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13.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任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薰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称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14.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

  19.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21.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__________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22.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

  23.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__________是教育的本质和线.教育_________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25.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__________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6.__________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27.__________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8.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自我教育能力由__________、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29.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__________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30.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__________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1.【答案要点】(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2.【答案要点】(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加快了认识的速度;(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1)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34.【答案要点】《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学记》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考试制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理论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心;指出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学记》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35.【答案要点】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包括:(1)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2)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所要达成的结果所作出的总的规定;(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等方面。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第一,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造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和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第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第三,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的,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