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好在哪里?这篇文章都说透了!

2019-05-01 07:21

  听着高大上,一琢磨还是不懂。这也是我刚接触STEAM教育的第一感觉,“不明觉厉”又“不明就里”。

  不过,多次接触孩子的STEAM课程后,我慢慢理解到:甭管它字面意义多高大上,最核心的特质就两个。

  这堂手工课是做一个小沙包。一般老师是这么教的:第一步,教怎么裁剪布料;第二步,教用针线来缝合;第三步,缝的时候收针怎么做。最后,把沙包封上口,填充沙子。学生只要按老师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做出一个统一的小沙包来。

  第一步,老师问学生,沙包是干什么用的。你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和现实联系起来,思考它的功能是什么。沙包是玩的时候互相丢的,打到人的时候不能很疼,就不能用坚硬的材质来做,但又要保证丢得远,还得有一定的重量。

  一般老师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一种情况:这次做沙包,会了;下次让学生做汽车模型,又不会了。因为他觉得汽车模型和沙包完全没关系,我知道怎么缝沙包,可汽车模型是个全新的东西。

  这个思维方法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地方,甚至长大以后设计轮船、机器人什么的都可以用上。

  发现问题 → 设计解决方法 → 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 → 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

  它不追求让孩子掌握做具体东西或解答具体题目的知识点,而是强调掌握一种思考方法。

  再看这道数学题:一个梨3元钱,小明买2个梨,给了老板10元钱,找他多少钱?

  是不是好熟悉,我们以前考的题都是这种类型。这种题的特点是:它的初始条件和最后答案都是确定的,你只要按老师教的解题方法去做,肯定能得出正确结果。

  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成倍增加,这造成了国际学校教学的慢。

  老师让学生从网上买来电子虫。学生首先要观察虫子生理结构的特点,它有什么能力,不同的虫子,有的爬得比较快,有的力气比较大,有的善于穿越障碍等等。(这部分包含了生物知识,还包含了结构和功能匹配的整体思维方式)

  观察之后,目标是为了设计虫虫的奥林匹克竞赛,于是要仿照人类的奥林匹克竞赛,设计不同的赛道。每个虫子特点不同,你得根据你的虫子的特点,设计出有利于自己虫子的赛道来。(这又涉及到了物理、运动知识和设计能力)

  设计出赛道之后,还要制定比赛的规则,要为竞赛做宣传,这里涉及到人文艺术的东西,是STEAM中的A部分。

  你会发现,组办一次“虫虫奥林匹克竞赛”,孩子们要用到的知识非常多,而且很多知识都是跨学科的。

  像这种比赛,STEAM课上经常有。几个孩子为一组,几组一起做个项目,中间涉及多学科知识,同时,整个过程尽量由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制定规则。这是STEAM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注重整体性。

  一直以来,传统教育里有个很奇怪的“完美主义情结”,不论学什么,都希望孩子学得又精又尖。比如数学,如果这孩子会两位数乘法了,马上就给上难度更高的。易到创始人周航曾在湖畔大学演讲中说:勤奋而低效,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不正确”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小数点后的努力”。什么意思呢?假设现在在参加一个体操比赛,如果我们以前可以得9分,就努力打磨使自己能得9.5分。

  “匠人精神”没有错,只是未来的方向,一定是“整合跨界能力”效用远大于“单项突出”。因为,高精尖的活儿机器人能代替,而人的能力必须体现在整合、创造上。从这点来看,我觉得国际学校的教学方式更接近智能化时代对人的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